下班后,我先去广场附近的“华腾”店买了小排、猪心和猪脑。猪脑原本没打算买,听营业员介绍说:“这猪脑很新鲜,蒸豆腐挺好的。”其实,我从来没做过这个菜,就问了她具体做法,放什么油好吃,要不要放鲜酱油,葱、姜、料酒怎么放......在试着做一件新的事情时,我总是马上会化身为一名虚心求教的好学生。
又在小区对面的蔬果超市买了豆腐、面条、娃娃菜。一小袋一小袋拎着回家,双手都有任务啦。
进到厨房,先打开樊登读书会的APP,选一本书听听,《正念的奇迹》再听一遍。
开启煮饭程式。
免洗的米浸水十五分钟,煮的饭比较好吃,这是老公摸索出的经验,照办即可。
小排先焯水,再放高压锅煮10来分钟,一半盛起,留着明天早上煮面吃,剩下的放点粉丝和小青菜。这道菜不知道已经做了多少回了,做起来简单,味道鲜美。
做饭并不只是做饭,做饭的时候会有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放学一进家门,鼻子一嗅屋子里的味道:“哇,今天吃肉骨头!”立刻他就笑开了花。记得当时姚姚老师经常去高桥的早市给我们大家买肉骨头,因为那边的价钱便宜好多。很多朋友会问我同一个问题:“你跟你老公个子都不高,你儿子怎么会长到一米八呢?”“好像没给他吃什么营养品啊。”我想了又想,“可能是肉骨头吃得多吧,他特别喜欢吃,每次吃,饭碗面前有小山般一堆剩骨头。”
煮饭的过程里,还会有一样一样事情穿插着做的统筹安排。案板上,葱、姜切成细细的末粒,一小堆一小堆排着矩阵,豆腐、猪脑子放在深盘里,调料一一入队,烧饭的时候顺便蒸熟。
洗啊,切呀、炒啊,这些也都是做熟练的了,所以听听书的效果也是可以的,跟着樊登老师讲书内容的引领,直接落实“保持正念”的理念了。洗菜的时候,当水慢慢流经菜叶子,叶子变得油亮而富有生机,好生喜欢。炒娃娃菜时,将菜倒入预热的油锅,不停地翻炒,调料一一入锅继续翻炒,香味汩汩而来,将菜盛入青瓷圆盘,哇,好香!
“儿子吃饭啦!”“老公吃饭啦!”这样的叫喊,总是要记得最后一道菜下锅不久开始,好让他俩停下手头的事来厨房集合,老公帮忙端菜,儿子开始盛饭、拿筷子。
一家三口围着吃饭的时候,我总是会让儿子给菜打个分,“8分。”那是儿子感觉好吃,打的最高分。“7分。”那是他能接受而给的等级。再低的分数就没打过,那是儿子爱老妈的一种方式。
“明天你们想吃什么呢?”“早上煮面吃好不好?”这些围绕着吃的小讨论基本上是在餐桌上完成的。
“好吃!好吃!我就喜欢吃这些!”老公常常边念叨,边端起盘子大口大口往嘴里拨菜。这样的话语和举动一次次叠加,我就心甘情愿成了煮饭婆。
“这面是怎么烧的?你下次教我烧烧看哦!”听着这些,煮饭婆眉毛一扬:“这个挺简单,你肯定一学就会!”
煮饭婆高兴的时候,苹果汤、南瓜饼、银耳莲子羹之类甜点是热腾腾的端到人面前的。
“哇,这么好啊!”这样的话在耳边响起,下次再做的时间就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