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话披上秋日的外衣(原创·散文·读书感悟)

“魔法师在说话,而孩子听得入神。”

——题记·《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

午后,仰望着云朵懒懒散散地飘游在天际,直让人迷迷糊糊地犯困。

我窝在窗边的躺椅里,换了个舒适的姿势后翻开了黑塞的童话。

院里的朴树树叶早已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蔫蔫的,青黄不接的果实却一直倔强地在枝桠间肆意生长,想要快点成熟,宛如夏日的余温不肯散去。

叶间偶尔投下的斑驳光晕落在了页面上,像极了黑塞在《鸢尾花》中描绘的:“每一片树叶都在低语,每一粒石子都在讲述故事。”

于是,黑塞笔下的文字有了具体的形象:“每一片树叶都在低语,每一粒石子都在讲述故事。”

“世界是一座花园,但它的门并非总是敞开。”

读到这一句时,两只麻雀突然跌跌撞撞撞地跳上了窗台,“啾鸣”了两声后都没停留,随即转身向树梢飞了去。

我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难道就是黑塞式的现实写照?

他的童话从不以绚烂的魔法蛊惑人心,反而像这初秋的风,温柔地给我们拉开了生活的帷幕,让我们看见幽暗中的欣喜。

“谁要是尝过绝望的滋味,他就知道珍贵的酒浆来自黑暗的挤压。”黑塞在书中这样写道,是想告诉在城市里忙碌的我们,不要错过生活中细微的美好。

比如,我们总是想着去追逐闪耀的霓虹,却忘了抬头看看真正的星空……

有时,我们或许会感到些许的疲惫。黑塞也有安慰我们:“月光会为迷路者铺路,即使他们手中没有灯笼。”

不知何时,

楼宇将自己的影子融进了

渐沉的暮色。

台灯初亮,

接住了夕阳最后一缕暖。

街上的车流载着人们归心,

在黄昏里,

谱写出了半段温柔的曲章。

现代都市与大自然在此刻奇妙又和谐地共处在一起了,就如同黑塞笔下的那些穿梭于现实与幻境的角色,应了《诗人》中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也许你从未涉足,但它一直在那里。”

远处的工地上时不时地传来塔吊缓缓旋转的声响,沉闷、有力,又是如此地艰辛!

在那一道道的机械运作中,那些工人是不是也会在某个恍惚的瞬间里想过另一种人生呢?

黑塞的童话里没有王子与公主的模板,只有平凡人在荆棘丛中寻找玫瑰的勇气。他更是在提醒着我们:“蝴蝶不必羡慕飞鸟,露珠不必渴望成为海洋。”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他对“破碎”的礼赞。

“露珠只有在碎裂时,才能映出整个天空。”

当我念出这句时,窗外开始飘起了细细的小雨。雨线斜斜地打在了玻璃窗上,将城市的灯火晕染成了淌行的银河。

黑塞的童话顺势地化作了这场秋雨,没有轰轰烈烈,却悄无声息地沁入心底。

他不要我们相信童话,而是要我们“在自己的故事里种出花来。”而那句“风会记得每朵花的香气”的话,现在正陪伴着雨声敲在我的心上。

书读完时,骤雨已停多时,月亮高挂,清冷得好似一汪银泉。看着庭院里中的地上的几片落叶被晚风挽上后悬空跳舞,我想,我终于读懂了黑塞的用意:

他从未许诺光明,却教会我们在黑暗里点亮自己的灯。正如书中的最后一句话:“生命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起舞。”

我很想补充的是——当你起舞时,连落叶都会为你伴奏。

夜已深,室内书香未尽,窗外秋风正甜。脑海里还没挥散的是黑塞的那句:“故事从未结束,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

(PS:配图皆网图,侵权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