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译文
自梦中醒来时,一缕寒风正穿透窗棂,将一盏孤灯吹熄了。这酒醒后的凄凉况味,本已难耐,怎能忍受又听见屋外空阶上,夜雨这样滴滴答答。可叹多年天涯漂泊,如今已是满身疲惫倦怠。细想来,辜负了佳人多少深情,山盟海誓都成空言,只能忍心将从前的两情相悦,生生转变成这独自的忧伤悲戚。
此时真是愁闷到了极点,惟有反复回想,当初洞房深处,多少次纵情欢歌筵饮后,又双双嬉戏于鸳鸯被底。那时我尽心尽力,不敢有半点疏忽,生怕耗费她一点气力。当时欢会,真是有道不尽的万般怜爱、千种温存、两情依依。
而到如今,长夜漫漫,你我却天各一方,这都是我自找的,却让你独自悲戚。不知哪一天才能与你鸳梦重温、再共欢爱呢。惟愿那时,帷幕低垂,玉枕亲昵,能将这满腹相思细细说与你听:在这僻远水乡,我是如何夜夜难眠,数着声声更鼓,彻骨思念你。
相关赏析
这首词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惜之情事,由第一片所写之情思导入;第三片写如今眼下的相思情景,既悔恨当初又设想将来。三片构成双拽头格式。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的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词作从“梦觉”时所见、所闻写起,谓窗风吹息寒灯,谓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于是,此景此情,滋味就不一般。其间,于“灯”之上着一“寒”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均非等闲之笔,“寒”与“空”,使得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因此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
而“那堪”、“又”,以及“频”,层层加码,又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谓: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所以辜负了佳人,把种种山盟海誓以及云雨佳会,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吐尽。其实不然,这仅是其情思活动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谓“愁极”,十分自然地转人对于往事的“追思”。主人公所追思的是他与佳人的一段情事。这位佳人,未曾道出身份,但由“饮散歌阕”,可知是一位侍宴歌伎。不过两人之互相爱恋,乃有一定感情基础:一是两人遭遇相近,佳人才子,相怜相惜;二是两人恋爱时间并不太短,曾经“几度”,乃“再三”思忆。这是第二片,讲过去,由此补叙,才见得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如此忧戚。第三片由过去回到现在,回到如今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时不该出游,似乎以为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觉委屈。当时主人公心里很清楚:一次又一次出游,完全出于无赖,是客观环境所迫。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不知何时,两人相聚,重谐云雨之欢。那时,他就要在低低的幕下,在亲昵的玉枕上,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地,夜夜数着寒更,默默地思念着她的种种情景。至此。主人公的情思活动已进人高潮阶段,但作者的笔立刻止注,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在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在,又从现在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在,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三片所写正与双拽头格式相应称。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多层次、多姿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