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华灯初上,来往的车辆驶过雨湿的路面酣闷的呼啦声,行人的交谈声,隔壁新装修电钻的轰鸣声,停车场不小心碰到发出的警报声,交织成一段夜的乐章。
今天把原房主的朋友圈一直看到去年,动态里的欢乐忧愁都透在图片和文字里,有生命的气息,有爱的味道,有家的感觉。当初在看房子时,我给自己的标准是40多平,那天看了三四套,说不上来为什么,没有一套让我有购买的欲望。而走进这套房子的瞬间,我就把之前的面积总价首付标准通通忘却了,从心里喜欢这套房子,所以当天就签了合同,连价格都按房东说的。
我一直是个随性的人,在六年之前,这一特征自我隐藏得很好,也许是我刻意为之吧。总觉得生活就是跟爷爷奶奶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年年复岁岁。在那慢节奏的时光里看四季更替,我重复着村落里所有年长一辈的模式。会在春季插秧,夏季的清晨浇菜,深秋的休息日跟其他人上山砍柴,冬天围着火炉绣鞋垫。唯一不同的是我会每天在距家四公里县城上六个小时的班,然后呆家里看几个小时的书。
某天深夜,起床上洗手间,在楼梯转弯的衔接处,我莫名的抬头看了看昏黄的灯,心里有个声音问自己:难道我要在这里一辈子,直到死亡吗?每次想到那天,感觉都深刻而清晰。
辞了县城的工作去东莞一个之前在品质部的同事小白那里做企业培训。几年不见除了年岁的增长,二十多岁的年纪外貌上没有很大差别,只是透出来的气质完全不同。休息期间有客户打电话到小白电话,她与客户沟通的过程让我震撼到了。简洁明了目标明确,语言委婉又透着果断沉稳。一别多年各自生活的圈子环境给个人造成的影响立马显现出来。人与人除了性别不同能瞬间区分以外,思维和观念的不同则把差距拉的很明显。
一直向往去深圳和上海这两大城市,为什么我也说不出,有点像当初去中国移动投简历的崇拜和敬畏。
去了深圳,没有爱上那个城市。而直到今天,初次踏在上海土地时的震撼感依然清晰。在那座繁华的都市,有24小时的外卖服务,有彻夜不眠的人们,有所有你生活中需要提供服务的便捷方式,并且高质高效。是的,你会深深迷恋这冷漠城市里冷漠的高楼,冷漠的人群以及生存的残酷。我没有怀着无比崇高的梦想来到这座城市,也不曾去想要过得怎样。慢慢的发现好累,有一种无力交织无奈的痛感透过身体到灵魂。
楼房是无声的,道路是陌生的,异乡人是寂寞的。开始疏离,开始沉默。
有可能,一直随时准备离去,回到那个虽然让人眼神呆滞,却安全的地方-家乡
又因为害怕如果回去,就即将活得和前半生在小村里见过的女人们一样。
可是心灵和身体无处安放啊!毫无安全感,于是对自己说,心若不安定,到哪都是流浪。于是,辗转于一个又一个城市,体会一种又一种人文风情。我去我想去的城市,在那里找一份解决生存的工作,喜欢,呆一两年,不喜欢,待一两个月,或者,一两天。去过很多城市,做过很多工作,认识很多朋友,体会了很多种生活,理解了每个人的不易。
每个城市里,我们都是彼此眼里自由的陌生人!
渐长的年岁,慢慢老去的家人,以及每次回家看到的年轻而又陌生的面孔,一事无成的自己。
为了我向往的自由,我付出了最好的时光,岁月也回馈了我最深的记忆。
直到朋友问我有没有想过安定,回老家还是在外?心里第一时间发出的回答是想过,不想回老家。当说了上海还是嘉兴两个地名时,前者无能为力,后者在这次房价高涨时期,也得努力规划在两年内。如今提前安定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奔跑的生活……
什么是奔跑?是你决定忘记自己来时的那个理由?是你决定颠覆,你再没有应该做什么,而是,你想做什么
所谓成长,就是把曾经看重的事情看轻一些,把曾经看轻的事情看重一些!例如自由,例如金钱,例如亲情,例如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