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一】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译文

须菩提问佛:“世尊,佛得到无上大智大觉的菩提心,是实际无所得吗?”

佛说:“是这样的。须菩提,我对于无上大智大觉的菩提心,乃至于没有什么佛法可以得到,所以才真正的称之为无上大智大觉。”

【三】解读

1、求法的状态?

佛与常人的区别,是佛是觉悟的人,而常人仍然是迷失的状态。可是要怎么样才能够觉悟呢?这也正是释迦摩尼佛传授诸多佛法的意义所在。佛祖讲法的意义,正是为了教授众人如何亲自证悟实相。

在释迦摩尼佛觉悟之后,有众多的弟子跟随着佛祖,希望能够学习如何证悟。这个时候,这些弟子都属于是“求法”的状态,也就是希望能够跟随释迦摩尼佛学到某些证悟的方法。佛祖因人说法,针对不同的弟子传授适合其修行的法门。

2、修法的状态?

当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之后,接下来也就到了“修法”的状态。修行是需要实修的,证悟是需要实证的。关于如何证悟,释迦摩尼佛已经传授了诸多的法门。对于喜欢佛法的人,都可以在诸多佛经中找到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

所以修法的状态,也就是按照某个法门去实际修行的过程,随着这个修行过程的持续,个人会越加地靠近实相,直至最终证悟实相。

3、无求无得的状态?

释迦摩尼佛教授弟子,实相非相,实相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须菩提懂了这点,于是问师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释迦摩尼佛肯定了须菩提的提问,佛的确是无所得的。如果说佛有所得,可得的都并非是实相。

所以在证悟的状态下,个人是无所求无所得的状态。个人就是清清楚楚地证悟了何为实相,却又无法用言语去描述实相。所有的描述都只会是片面的,真相只有在证悟的状态下才能够实际体悟。如果个人当下仍然在想要去求​得什么,那就还是未见本性。​

注:文章只是个人的读经笔记,多有不足之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解读 这一章在强调无法可得。须菩提问释迦摩尼,相比常人而言,佛是悟得菩提心的人,但其实他们并没有获得什么,是...
    吾宗老孙子阅读 3,823评论 0 0
  • 【一】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
    吾宗老孙子阅读 4,520评论 0 1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8,334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10,290评论 1 8
  • 昨天晚上睡的晚,今天起床困到没朋友,还顶着个黑眼圈洗了个头发,是郁闷的 中午上课时老师说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建筑,学...
    耽xi阅读 1,657评论 0 3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