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今天晚上我回家晚了,原因是一个上过我课程的学生愿意来当我课程的助教,于是我请她吃点东西,聊一聊需要做些什么。
你的这个姐姐非常聪明,也非常美丽,而且非常勇敢。她上了我的《互换性》课程,喜欢我,所以选了《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课程期间,她跟我讲了一些苦恼。这就是我今天想跟你聊的话题:有关职业中“热爱”的部分。
1.六七十年代的人将热爱当做“奢侈品”
这个姐姐非常喜欢画画,她已经画了近十年了,画的非常棒。她也很喜欢教学,之前给线上结构做英语老师,非常受学生的喜爱。她的梦想是开一间画廊,或者是成为老师。
可是这个姐姐的爸爸妈妈非常希望她能考公务员,或者考上研究生之后再考公务员。
他们觉得“公务员”是最好的工作,其他的都不是好工作。
这个姐姐非常孝顺,不想让爸爸妈妈生气,所以她努力说服自己去复习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
但问题是:她不喜欢当一名公务员,而且她喜欢的画画就只能成为调剂品了。
我跟她说:六七十年代的人心目中,大多数人把工作中的”喜欢“和“热爱”当做奢侈品。包括我在内,最初对工作的定义就是:”谋生的工具“。工作是为了活下去,而不是活着的意义。
奢侈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起,大多数人和它没什么关系。而且,没有也能过,一定程度上,也不一定过的差。
我们都知道,奢侈品不但是价格高,更多的是故事、精神、和品位的象征。奢侈品的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功能意义。
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热爱”就具有这样的特征:有挺好,没有也可以。大多数人没有体验过,从心里会觉得:“有必要吗?没必要。”这玩意不实惠,不能当饭吃。
之前我们宣传的职业价值观也是:“干一行、爱一行”,“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正当机器的螺丝钉,规规矩矩,完成任务”。
2.年轻人的热爱是“必需品”
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无法将其视为“奢侈品”了。
首先,工作不是必需。很多学生都说:“爸妈让考研,不让工作。”,“爸妈说家里不需要我赚钱,我多上学,硕士是必须,博士更好。”所以有的学生二战三站的考研,一晃两三年过去了。准备考研,是延迟就业的最好借口。有的不考研,直接“gap year(间隙年)”了。还有的没找到工作就在家住着,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算数。中间不喜欢了,可以随时不干。
简而言之,都是因为有了“不工作”的底气。
其次,期待成就感。物质上不像上一代人那样的窘迫,买房买车都有父母给支持,看起来轻松了。但是人生的意义和成就感也变弱了。游戏无法让人有真实的成就感,只能从工作中获得。
再次,市场竞争激烈,卓越工作成为必需。随着产业升级换代,我们发现各行各业都过了粗放成长的时期。无论什么产业和行业,都需要非常高素质的人,做出非常漂亮、卓越的工作才能在市场中生存。而一件事能做的“极致的好”,没有热情是不可能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标准化的东西越来越廉价。创意、创新、有趣、个性化才有附加值。而这些,只有充满热情,你才做得出,做得到。
3.如何找到热爱?
说完了热爱的必要性,我想跟你说说怎么拥有热爱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的投入。当你在一件事情上投入时间足够长,认真的时间足够长,你就会和这件事建立联系,那就是热情的种子。
只要一开始不反感,你就可以试着让自己多多从事这件事,不断体会,觉察。慢慢的,你会发现:爱上它了。
爱是动词,持续的爱,你就会爱上。
爱是选择,你选择爱什么,你就爱什么了。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发现自己的热爱,没关系,慢慢找,持续投入,你总会在一件事上产生热情。
热爱不一定是不需要努力,这个话题我们下次再谈。
晚安,亲爱的宝贝。
爱你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