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读书群里看到永贤老师发的每周六6:00—7:00共修《论语》邀请函,在睡到自然醒和同修共进中我选择了后者。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来,跟随永贤老师读书已有七年时间,他是一个高能量的人,既饱读诗书,又精心理学,跟着他读书,不仅长见识,而且能提升意识水平,在不知不觉间涵养了静气;二来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君子书,成为一个贤德的人是我努力的方向;第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学养丰厚的人,勤勉努力成就了今天的我,在知天命之年,唯有笨鸟先飞,才能让自己更有底气面对新的挑战。
心动不如行动!虽没有在群里响应,但我早早订好闹钟,找到书籍,做好了共读前准备。今早5:45闹铃响了,尽管睡意朦胧,我还是打开了灯。想到古之学者读书前,还要进行沐浴、更衣、焚香、正冠、端坐,待心静、意诚之后方始读书,我迅速起床、洗漱、喝水、穿上毛衣,进入腾讯会议室,屏幕前永贤老师着暗红色条纹衬衫,精神抖擞坐在书桌前,身后的书橱里摆满了书,由内而外的书香气似乎隔着屏幕弥散到了我的周围。“王老师好!”“快乐英子好!”还有其他人在彼此问好。
时间到,共读开始,在永贤老师的组织下,大家先复习“学而篇”1—5节,诵读声高低起伏,诵读过后,永贤老师正了音,虽然曾经读过《论语》,但今天才知“道千乘之国……”的“道”是动词,意为治理,应读三声(导),永贤老师解读了这节的意思,之后开始今天的共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节内容既体现了儒家的修身逻辑,也体现了孔子教育学生的重点是教人做人,孝、悌、谨、信、泛爱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是做人的本业。在躬身实践之后,有余力再去学习文献。孔子教育学生在关系中把德行修养好。
在永贤老师的解读中,我知道文献是两个词,“文“是记录礼、记录圣贤教人如何做人的书;“献“是活着的榜样。
早晨还读了第七节,也颇有感悟,而且一天里,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无奈手机卡顿,在简书上打字费时费力,今日暂记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