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这个词对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类APP版本更新的提示,手指一点“同意”,下载、安装,瞬间升级。
更新城市,这是我今天逛大栅栏杨梅竹斜街学到的一个新词。恕我孤陋寡闻,更新城市或城市更新,其实不算新鲜了。1858年,荷兰就召开了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美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
然而,更新城市与更新程序相比,无论是内涵还是难度都大相迥异。尤其对于北京这样一个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故都来说,要在保护与传承、历史与现实的平衡中,做到更新成功谈何容易。
北京城的更新,下载的是教训,流动的是眼泪。60年过去了,梁思成的哭泣犹在耳边,“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今天的城市决策者更为智慧成熟了,视野也更开阔了。他们摒弃了大拆大建的行为,开始注重小而美的精细化改造。他们提出了“共建、共享、共生”的理念,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老北京•新社区”的设计建造,鼓励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艺术、历史、文化的跨界融合,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戴着VR眼镜,借助高科技,我看到了大栅栏绚烂的明天。走在杨梅竹斜街,民国范儿的模范书局与新潮先锋的Ubi Gallery、老北京喜好的炸酱面与小资情调的SOLOIST咖啡馆和谐共存;老北京标准的儿化音与老外地道的伦敦腔此起彼伏。
正如吴良镛老先生说,600年大栅栏,中国城市发展的活教材。这本教材能教给我们很多很多……
北京•更新 ,北京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