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
我已经第四回看这部电影了。从第一次看到现在,应该也有4个年头了。
有些书你会一看再看。同样的,有些电影你也会一看再看。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看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感慨与领悟。我自己常常一看再看某几本书,但是能让我一看再看的电影很少。这部电影却是个例外,它是这么出色,以至于我喜欢一看再看,介绍给朋友看,或者与朋友一起看。
这是一部画面唯美、如诗如画的艺术电影,可说是韩国名导演金基德炉火纯青的代表作。它大量的运用象征的手法,使每个画面都令人回味无穷,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可以玩味再三。
故事从一个空灵的、遗世独立的山庙开始,也绕着山庙展开与结束。它描绘山庙里的小和尚与老和尚的春夏秋冬,生命流转,由此带给观众对人生的了悟。很特别的是电影故事的角色很少,对话也寥寥无几,但是它带动的情感、醒悟却令人荡气回肠,堪称电影界的绝唱。
这部电影对我来讲是一部求道、悟道的极品电影,连佛教徒也把它收入经典佛教影视专辑之一。它片长1小时45分钟,片中分分秒秒都是精彩,没有任何说教的味道,却把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电影使用象征手法的段数高超,以自然烘托人生的效果浑然天成。它的配乐、画面、对白及情绪的导引都相互呼应,既丝丝入扣,又酣畅淋漓。
春夏秋冬代表的既是小和尚生命的春夏秋冬,也是小山庙的春夏秋冬,更是芸芸众生中的你我的春夏秋冬。为了容易聚焦分享,我且从小和尚的春夏秋冬说起。
春,一片鲜嫩,树枝发芽,代表着小和尚的童年,既有浪漫天真,又展现了贪玩杀生的无知愚昧。
夏,万物生发茂盛,展现了发育青少年的特性。少年和尚开始萌生了性欲,在性的骚动下,与养病的年轻女施主展开了初恋,吃了禁果,产生了贪恋。最后,抛弃山庙与师父,追随爱人而去。
秋,收获与变色的季节。小和尚也步入成熟的壮年。在俗世翻滚的他,因执迷于爱,走火入魔,杀了妻子,逃回山庙中。师父再次成为他的重生父母,协助他平复背叛的痛苦与憎恨,并面对现实的刑罚。
冬,冰封雪藏的季节。小和尚进入了内敛深藏的晚年。杀人服刑回来后的和尚,山庙已经封住多年,师父也早已坐化。这时他真诚的展开了自我的修炼,迈向身心灵的合一。
又一春:在冬的末期,有一个神秘女子拜访,抛弃婴儿、失足身亡。小和尚只得收养弃婴。这故事好像小和尚本身的故事又再次轮回。它点出因果轮回的律:有因必有果,自作自受,以及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需经历春夏秋冬的发展。人性如果同样在无明的状态中,只能一再地重蹈覆辙。
这部电影对人类生命的发展及人性的本质做了扣人心弦的表达外,它还有一条主线非常引起我的感慨与惊叹。那就是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关系---这包含了徒弟与导师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治疗者与当事人的关系,也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关系。
老和尚每次纠正小和尚迷途知返的方式,每每叫我拍案叫绝,反思良久。
我自己身为心理治疗师超过30年,学过无数心理与行为的改变方法,但是我认为都不如老和尚来得出神入化。他点化顽石的能力,真的就像古代的禅师公案,也像高深莫测的大师。
他给孩童期的小和尚绑上大石头,让他角色交换,感受到被他绑上石头的生灵的痛苦;他给青少年期偷尝禁果的小和尚拔掉船上的塞子,让偷情的俩人尝到冰水泡身的自然结果。老和尚用的方法都那么符合现代的心理科学! 他面对错误从来不发情绪、不说一句、也不打一下,却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而唤醒他的良知。
可惜,再好的教育,也难敌红尘滚滚与充满七情六欲的人身所带来的诱惑与撕扯。小和尚走了。就好比所有的青少年必须离开父母到世界独自闯荡。不管年轻人追求什么,终究要走出父母的家门去追求他们的理想。长辈的智慧,就是让他们去闯。
值得注意的是,受老和尚熏陶的小和尚,出逃时还是背上了佛像。这个象征,对我而言,指出一个讯息: 孩子不管如何,都会吸收父母长辈最重要的价值观。小和尚出走,守不了佛,还背走佛,这是老和尚对小和尚熏陶多年的真相。有趣的是,小和尚出走前,还抱走了老和尚的一只鸡当资粮,这是鲜活的啃老象征。年轻人要追求梦想之初,自己没钱,就啃老,这也是为了生存不得不的小自私啊。 但是,小和尚划船到了山门,又把鸡放下了。这有好几层意思,一个是他想到了老和尚的需要,于是良心发现,还是把鸡还给年岁已老的师父。另一个意思是:原来这只鸡不是要当资粮,而是要让它坐在船上把船荡回去的。这样的话,就表达了另一个教养常有的误区:长辈常常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行为意义,但是事实上孩子真正的心意却常被误解。譬如这个小和尚抓鸡的细节,如果他是这么周到的想到保护老师父的船,那么,他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体贴入微。其实老师父对他的培养效果就是在这种小节上展现出来。
老和尚也有动用猛烈教养方式的时候。当小和尚在红尘中堕落,愤而杀妻后回到山庙。他陷入巨大的痛苦与矛盾中,企图自杀。这时老和尚对待他的方法就是猛的。他狠狠的棍打小和尚,又把他绑起来吊到半空中。经过好几回细细思索,我揣摩到老和尚的用心,及这背后的心理治疗原理。这简直可以说是自杀治疗的绝招。简单的讲,当一个人厌世时,怎么跟他讲道理都没有用,而是要让他深切体会到他想要的死亡的痛苦。因为透过身体强烈的剧痛可以转移内心难以平复的剧痛。但是,那个受苦的”度“的衡量很重要。这个身体的痛要像死亡那样的痛,但又不能让他死。所以老和尚吊他在半空的时候,绳子下是烧着一根蜡烛的。当蜡烛烧断了绳子,小和尚就会自动掉下来。老和尚此时只沉稳地坐在门外,让徒弟去痛到底,然后,等待徒弟幡然了悟、萌发求生的契机。这是怎么样的大智慧啊!
老和尚培养小和尚的最高境界在他离世的时候。 老和尚尘缘已了,使用瑜伽七孔闭塞法,把自己火焚,坐化于小船上。服刑完毕的小和尚回到空庙中,果然能把师父的舍利子从冰冻的小船里挖出来,还帮师父凿出一尊冰雕佛像,再把师父的舍利子放进第三眼。这一连串举动其实很有启示,表示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关系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小和尚了解老和尚是真正的佛,也就是真正的觉者。这时候的师父在他心目中俨然是佛的地位。当他继承老和尚衣钵时,继承的就是一颗成为觉者、摆脱无明的决心。从此,他开始自觉自发的修炼,逐渐达到身心灵合一的状态。此时,老师父的肉身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徒弟的影响却是最深刻的。
让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同凡响的原因,还有一个背后的小故事。我认识一位朋友,他去看这部电影之前自诩是开放人士、情场救世主。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忽然领悟到情场一切都是造作因果,缠累不休。他告诉我电影里有一个画面特别震撼他:就是在“秋“的开场,主角变成一个浑浊俗夫回去山庙时的画面。主角在春夏两部呈现的原是非常纯净、阳光的气质,而在”秋“却成了一个浑浑噩噩的杀人犯。他警觉到自己假借爱的名义进出一段段的情史,结果只能毁了原本的单纯本性。俗世的爱,变成嫉妒与嗔恨的时候,能把一个纯洁的人折磨成卑污的恶魔。从此他不再自命风流,开始一心向道。所以如果要票选改变人心的最伟大电影,我一定把票投给春夏秋冬又一春。
实际上这部电影也被票选为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它排名第66。亚洲人拍的电影能排在这个位置也真的是莫大的殊荣,确实值得亚洲人好好去看看。这部电影还大量地运用阴阳、虚实结合手法,凸显了东方美学与思维。譬如蛇、无墙之门、猫、木鱼、鱼风铃、鸡、青蛙等。电影中所用的象征与暗喻之意义,很值得作为电影与心理研究的探讨主题。我个人在运用催眠、沙箱、与心理剧治疗时,特别偏好比喻与象征,因为这是潜意识的语言。而所有的象征与隐喻的意涵都是多重的,除了有共通的意义,还有私人的意义。所以这种沟通能调动每个人不同的内在层面,因此影响是非常深广的。
若要挑这部电影的毛病,应该是冬的部分,由导演金基德亲自出镜。从美学与前后一致性的角度来看,金导演的出现有破坏美感以及与前面饰演春夏秋的男主角不搭调的现象。我感到疑问的是金基德在这部完美力作的结尾亲自担纲,难道只是为了过过男主角瘾?还是他想逗逗喜欢他的粉丝?或者他真的拍片拍到最后没钱请个像样的男主角?又或者,他睥睨人群,认为后面这种身心灵合一境界只有他配作诠释?
最近,我突然有个结论:他自己担纲做主角,是要让观众知道,其实里面的小和尚不是特定的演员,而是金基德自己,也就是每一个人,就是你自己。哈,是不是神结论?读者们看到这里的话,我建议你把这篇文章里面的小和尚都替换成你的名字,你的一生。看看是不是也很像你?看电影看到第三遍的时候也可以开始用你自己代入片中的“小和尚”。其实,你就是这个小和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