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你签到了吗
“滴、滴……”手机提醒签到的铃声又开始响起,不知不觉手机里各种需要签到的项目越来越多,例如读书、运动、知识付费等。其他的习惯没养成,倒是养成了每天醒来都先打开手机进行各种签到的习惯。
或许这是在提醒自己该努力了,还有很多目标没有实现,还需坚持,还需努力!毕竟这比玩游戏、看娱乐视频、追剧等励志多了。
又或许这就是自我安慰自我麻痹的方式吧——签到成了习惯,又或许连签到都不签了又进入新的死循环里,当然了最重要的是目标都没下文了!不知你是否也一样,因为旁边99.99%的小伙伴们都是这种结果。
为什么好的习惯都没有养成,连签到也就只签了前面几次呢?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对应模板,这些模式和习惯就像象与骑象人里面的大象,它往哪走,真不是骑象人的你能控制的,除非你用对方法。
想一想你的行为模式是否也是这样:在知识付费app上订阅一个课程,然后前面几天很认真,天天做笔记、写答复,然后再过两天就慢慢地听听就行了,也不逐字逐句阅读了,再然后有时干这干那的时候也听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听,听到什么都忘了,只知道已经听完了,然后就这样过去了,再接下去就是偶尔抽空听一下了,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签到不是为了形成签到的习惯,而是为了形成做事的习惯。而我相信想要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你是有决心和毅力的。改变这么难,有什么方法呢?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习惯和改变的本质。人到成年后,我们的行为大部分是受习惯控制的。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到,但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好像心里面有一个自己,而现实又是另一个自己,这就是理性的自我和感性的自我。理性的自我就像骑象人,感性的自我就像大象,骑象人骑着大象往前走,但是一旦有冲突时,骑象人通常拗不过大象,大象往哪走就往哪走。对我们而言,习惯就是大象,习惯就是后天形成的、并逐渐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别扭、不自然;从脑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在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是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之间建立起来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习惯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力,所以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另外习惯这头感性的大象有三个特点:力量大、受情感激发、受经验支配。
习惯的特点和本质让改变变得很难,所以当我们改变失败的时候,责怪自己是没用的,因为我们的行为不是独立于环境而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相关的,是通过经验内化入我们的习惯里的。所以我们需要对症下药进行改变,在自我改造里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的经验,用新经验代替就经验,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用新的应对方式代替旧的应对方式。
其次习惯培养的方法可以参考下面四条:
1. 降低心理预期
习惯的养成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21天,而是更久,像早上喝水的习惯在专业科学报告上都需要66天才能养成,所以你需要做好长期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人的大脑和肌肉形成记忆、产生条件反射,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2. 每周坚持5次就行,不用天天做到
心理学家说想要形成一个习惯,每周做5次的效果和每周做7次的效果差不多。因为松弛有道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就好像一根弦,不能老是紧绷着。事实上,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让自己每周坚持5次的效果其实要比天天做好得多。如果天天做会让人产生两种糟糕的行为,第一种是糊弄,第二种是放弃。所以,一周坚持5次最容易实现习惯培养的目的,如果你能固定一下每次做这个事情的时间点,效果会更好。例如健身,一周2-3次最容易坚持,低于2次没什么效果,高于3次的时候大部分人很难坚持。
3. 少而精,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
专且精才是根本,不怕十招会,就怕一招熟。我和很多群里的伙伴们都一样,安装了很多打卡app,加了数不清的群,订阅了很多课程,但是忙了一两年,想想真的没有什么收获,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没有一个坚持下来了。旁边厉害的同事就不一样,其实他就只是一直在他的领域不断努力,不断专注,不断深入,最后他成功了。专注和极致,能够帮你在这个纷繁芜杂、浮躁媚俗的社会环境下,让焦躁不安、蠢蠢欲动的灵魂恢复平静淡然,但又踏实坚毅。
4. 通过实践不断给自己积极反馈
坚持不懈、把一个个简单的行为培养成习惯,从来都不容易。去芜存菁,选一两样慢慢坚持,总会看到喜人的效果。无论你是想坚持写作、坚持锻炼还是坚持阅读,都要记得多多冲着镜子微笑,再夸赞一下自己,说一句“你真棒,又坚持了一天!”
最后,请一定记得:打卡是为了形成做事的习惯,不是打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