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根据王东岳老师《东西方哲学与文化溯源》整理
在讲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的时候,王东岳老师提出,中央大陆形成之时,地壳上只有0.5米的土壤厚度,但是为什么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会出现一片土壤平均厚度高达上千米的黄土高原呢?
这就必须提到地球物理和气象学上的两大事件:
第一,3000万年前,印度南亚次大陆板块和欧亚主大陆板块开始发生对撞,挤压喜马拉雅山脉升高,到250万年前它的高度突破7、8千米以上,完全阻断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北上,从而导致中国西北地区的高压气流一路南下形成飓风,裹挟着那个区域的土层全部汇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就是为什么你今天走到河西走廊、内蒙和新疆会见到大量没有土壤的戈壁滩的原因。
第二,必须提到地球上的信风,所谓气象学上的信风,是指有诚信的风,也就是说这个风按照一年四季按照某一个固定的风道和风向刮动,信风的形成有俩大原因,第一,赤道地区太阳加热,使得空气向上升起,在地球两极垂落,形成地球上第一个固定风道,第二,地球实体由西向东的自转速度大于厚达一千公里的地球大气圈的自转速度,由此形成地球上第二个固定风道,这两个固定风道的合力构成地球上的信风,这个信风裹挟着地球表面0.5米厚土壤中最细微的尘埃飘荡在大气中,那么,信风在流体力学上也会形成湍流,它最中间的部分会形成静止气旋,就像台风中间有一个静止的台风眼一样,那么信风的静止气旋恰好悬挂在中国的黄河中上游,持续上亿年,裹挟在大气中的土壤微粒在这个地方开始沉降,最终形成黄土高原的第二大生成要素,这就是黄土高原的来源。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它一定发生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水土流失,一旦降雨,它把地球黄土高原表面最细微的尘埃裹挟在水流中,与水形成的小水道,裹挟着大量的泥沙,汇集成无数小溪,这些小溪再汇集成相当多的小河,最终汇流到黄河之中,因此黄河自它发生之时起,就是一条泥沙俱下的河流,黄河裹挟着黄土高原的土粒一路下流,到中原地区突然变化,为什么会这样,请大家看中国地图,中国东亚这片地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因此东亚的河流全都是向东流的,可是呢,以中原河南为界点,河南以西,地势陡峭度极高,河南以东,地势的陡峭度突然降低,这就导致黄河流到中原,水流突然变化,河道变宽泥沙沉降,据古地质学家研究,黄河在与东亚文明发生以前,至少发生六次乃至二十六次大改道,由此给中国冲击出中原平原乃至华北平原。
(未完)
小结:
黄土高原、中原平原及华北平原广阔沃野的的形成,是中华农耕文化形成的先天基础,王东岳老师通过地理学和气象学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观后极度愉悦,如上帝使者般的智者讲述给我们人类繁衍的先天环境条件以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