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限本令”下,如何让书香散发

        早上,正与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要下雨了》,学校教务处三位领导“嘭”地破门而入,我们吓得同时安静。“同学们都把书包拿出来,打开后放在桌子上。”听到教务处主任的宣布,发愣的孩子们晃过了神,一窝蜂跑向后面的柜子,纷纷拿出了自己的书包,打开并放在课桌上接受她们三人的搜查。因今天要进行《萝卜回来了》这本书的读后交流,所以很多同学书包里都有这本书。主任高举搜出来的课外书,大声问:“这本书你们都有吗?”“是!”小家伙们齐声响亮回答,个个脸上洋溢着得意,似乎在等待这个陌生人的表扬。小小的他们哪里能想到得到这个回答会让他们的老师挨批评呀!接下来主任又问:“谁让你们买的?在哪儿买的?”“网上!”还好小家伙们知道书是他们的父母在网上买的。

        一阵喧嚣过后,领导们走了,可喧闹的余波还在教室回荡,孩子们收书包,送书包,来来往往,热闹非凡!看着乱糟糟的教室,我完全没有了讲课的心情。胸中一股强烈的怒火直冲喉咙,但又不得不咽回去——孩子们没任何错呀!

        中午,学校群里发出了通知,再次强调“不能统一购买课外阅读书,老师不能推荐任何一课一辅以外的资料。一个班不能有10本以上的相同课外读物”等等,并说这项工作属纪委专项整治工作,要求老师们高度重视。

      坐在教室望着睡得正香的孩子们,我毫无困意,也全无心思批阅作业,不是怕挨批评,也根本不在意这种批评!我不知道下午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是否能如期举行,更不清楚我与孩子们的共读及晨读还能否坚持。实在说,马上要退休的我依然有诸多困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尤其倡导整本书阅读。要让“标准”上的要求落地,语文老师必须进行阅读实践。“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教学如何能离开阅读的书籍呢?

        从孩子们进入小学的那天起,每天早上,我都和孩子们一起在《晨诵课》里快乐地诵读、编织,孩子们已经养成了早上大声晨诵的好习惯。欣赏着稚嫩的童音和写绘作品,我深感欣慰。可如果不允许买书,诵读如何能有效果呢?

      我很清楚,上级领导部门和纪委如此规老师们定,是想从源头杜绝教育腐败。但杜绝腐败一定要这样因噎废食吗?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真能抑制腐败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千篇一律”,除了能捆住老师的手脚,阻碍孩子们正常的学习渠道,对抑制腐败没有任何帮助。这一点,我们普通老师都能看明白,充满智慧的各级领导能不明白?渴望上级制定政策时能站在利于孩子们的立场,为普通老师们松松绑,真正让书香在教室内外散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