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淑坤
深度思考的第三步: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作者为我们归纳了5种改变模型的策略。
1、彻底看清前提条件
一旦前提条件不成立,就会改变模型与因果关系。因此,要站在怀疑前提的角度,针对当前困扰自己的问题,一定要大胆质疑这是不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你在打游戏的时候,女朋友突然跟你发火,控诉你总是打游戏不陪她。这时你可能会以为这个问题里的前提条件是“你打游戏”,你一想,游戏是不可能不打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打的,那么女友生气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无解了?
实际上,在这里,前提条件并不是“打游戏”,而是“不陪她”。你有想打游戏的时候,恋人也有想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但在这些事情之上,恋人之间的相处时间还是要得到保证的。因此你们可以试着做一些约定,例如每周六晚上都一起做一顿晚餐,保证彼此有一段时间里只为对方保留,这样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2、原因不一定接近结果
其实,“原因和结果,在时间性和空间性维度,都不见得很接近的”,在探索修改模型的支点时,大家最好把这句话常常放在心上,不受限于眼前的事物。思考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记住问题与其解答在时间或者空间上并非一定彼此相邻。
例如你的恋人或朋友,他们看起来很没有安全感,你可能总觉得他们不够信任你。这时你有可能以为是自己的原因,但实际上,导致他们“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可能是上一个伤害了他们的恋人和朋友,也有可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导致他们现在“没有安全感”这个结果的原因并不在此时此地,而是在他们遥远的过去,因此在你自己身上,在这个他们的“当时当地”上寻找原因,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法。
3、将思考范围扩展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
不要在狭窄的范围内思考,应该扩大思考范围,要时刻问自己,是否已经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相关要素。换言之,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努力把思考范围扩展到一切有可能对问题造成影响的边边角角。“思考涉及的范围”=“影响存在的范围”,这两者范围一致时最理想的。否则,自己没有考虑过的要素也可能对问题造成很大影响,此时唯有窘迫地申辩:“这是意料之外的。”
4、提升视角
就是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要只专注于眼前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把“应该解决的问题”和“现在想解决的问题”给弄混淆了。因为如果被眼前的问题占用太多注意力,就很难搜索出问题的整体脉络,从而造成视野狭窄而且偏离重点。如果问题本身的设定就有问题,又谈何风险降低,进而把思路扳回正轨,正确地设定问题,最终正确地解决问题。
例如,很多人为高考冲刺学习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成了为解决难题而努力,这恐怕不是原本的目的吧。真正的目的是适应高考这一规则,成功考上理想的大学。
原则上讲,综合成绩取得好分数就可以,不纠结于难题也没关系。对基础问题认真作答,扎扎实实地取得分数也是不错的策略。也可以在仔细思考各个考试科目后舍弃一些科目,有重点地抓住强项科目,提高总的分数。上述这些方法都是脱离眼下“解决难题”这一问题,提升视角,重新审视原来的考试模型后得出的。
5、想一想“该如何思考”
最后的策略与上述几点很不一样,但却是很有用的观点。这就是“想想可以怎样思考一种事物”,即首先思考的应该是思考顺序和评判标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思考过不少问题,但是往往判断轴都不明确。我们很少思考解决什么、什么是与最终的问题解决相关的,以及只要明确什么就可以做出最后的判断。也就是说,一定要仔细想想,讨论问题的顺序和判断标准,持续试错与寻找各种可能性,要具备持续思考的态度。
今天到这来了,很感谢持续关注的那8位朋友,明天继续深度思考的第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