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我在书房中审视着近期收集到的情报。燕王朱棣最近的一系列举动都透着诡异 - 频繁调动军队、秘密囤积粮草、在边境增设哨所...这哪里像是在"镇守边疆",分明是在为什么大动作做准备。
"大人,"我的亲信小吏急匆匆跑来,"发现一个可疑的商队。"
"说。"
"这商队表面上是运送布匹的,但属下发现,他们的马车结构很奇怪,似乎..."
"似乎能装武器?"我接过话头。
小吏点点头:"而且这商队是从南方来的。"
我眼神一凝。南方来的商队,莫非跟洪钟那伙人有关系?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
"林大人,"一个侍卫进来,"燕王殿下宴请。"
我心中警惕。这个时候请我赴宴,怕是没好事。但推辞的话,又显得太过刻意。
"有劳带路。"我整理衣冠,跟着去了。
燕王府灯火通明,朱棣已经在厅中等候。
"林大人来了?"他笑容可掬,"来来来,这是本王特意为你准备的美酒。"
我作揖道谢,但没有立即动筷。
"怎么?林大人还在为军需的事情烦心?"朱棣似笑非笑地看着我。
"不敢。只是下官身为钦差,不敢懈怠分毫。"
"说得好!"朱棣突然提高声音,"林大人如此尽职尽责,本王很是佩服。来,本王敬你一杯。"
我只好接过酒杯。朱棣的眼神紧紧盯着我。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殿下!"一个将领匆匆赶来,"边境急报 - 有蒙古骑兵在挑衅滋事!"
朱棣脸色一变:"多少人?"
"约莫三千骑。"
我心中一动。这个数字...怎么这么巧?正好是燕王暗中调走的兵力!
"林大人,"朱棣转向我,"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我放下酒杯:"依下官之见,不如先派使者前去询问。若真是蒙古人寻衅,再调兵也不迟。"
"为何?"
"殿下,贸然出兵,万一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呢?"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林大人是在暗示什么吗?"
我不卑不亢:"下官不敢。只是谨慎起见,不可不防。"
朱棣盯着我看了半晌,突然大笑:"好!就依林大人所言。来人,派使者前去查问!"
等我告退后,才发现背后已经冒出冷汗。这个试探太危险了 - 如果我主张立即出兵,就正中朱棣下怀,他肯定在半路设下埋伏;如果我显得太过谨慎,又会引起他的猜疑。
果然,第二天一早就传来消息:那支"蒙古骑兵"不见了,仿佛从未出现过。
"林大人真是料事如神啊。"朱棣派人送来一份厚礼。
我却更加不安。这摆明是在告诉我:你很聪明,但也很危险。
回到住处,我立即写了一封密信给朱元璋,将这里的情况如实禀报。但还没等信使出发,就听说城门突然加强了守卫。
"大人,现在怎么办?"小吏紧张地问。
我沉吟片刻:"你说,燕王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是不是想谋反?"
我摇摇头:"未必。依我看,他是在试探朝廷的底线。就像打太极一样,看看对方到底能让到什么程度。"
"那我们..."
"继续盯着。"我看着窗外的月光,"看谁能熬过这场无声的较量。"
这一夜,我没敢睡,而是仔细回想着历史上靖难之役的种种细节。虽然我改变了很多事情,但有些东西,或许早就埋下了种子...
"报!"一个侍卫突然冲进来,"大事不好!那支可疑的商队不见了!"
我猛地站起来。开始了,真正的较量,终于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