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深入人心,像何小萍刘峰那样。
-01-
之前发表过一篇【芳华,明知善良没用,为什么还要坚持善良】上周六又去看了这个电影,没有波澜不惊,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却很好,这一次,我还是哭了,眼泪是止不住的,没有哭泣声,没有哽咽声,只是莫名其妙的流着眼泪。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一场欢乐的场景,青春明媚的少男少女们在排练室排练节目,阳光自窗户里散落出来。
电影的主演们是一群青春焕发的少男少女,家境优越的林丁丁,高干背景的郝淑雯,后来父亲平反的萧穗子,还有同是高干家庭的陈灿,而正是何小萍的和刘峰的出现,让这场看似盛大而华丽的青春时代有了别样的诠释。
何小萍自从出生后就背负着“拖油瓶”的重担,父亲没能熬到解放,生命里充斥着悲哀。而刘峰,他同样是出生在平凡的木匠家庭,憨厚老实乐于助人的“活雷锋”形象成了电影里一道审视人性的暗线。
何小萍敏感而小心翼翼的活着,在从入伍那天背负着不被善待的名义,她渴望被认可,即使连夜坐车没有休息,也开心的去展示自己的舞蹈功底。
可换来的不是大家的掌声,而是郝淑雯拿着她的衬衣笑着给旁人闻的情形,那是件带着汗味的衬衣,成了女生们欺负她的开端。
后来,有了被辱骂的军装照片事件,被嘲笑胸小的“乳罩事件”,有些人轻而易举就得到的东西,何小萍却要费尽千辛万苦,在这场征程中,除了付出更多的努力,还要饱受欺凌。
就像文中那句旁白:她以为她当了兵,就脱离了那个家庭,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可部队里的遭遇,是她更不幸的开端。
我们的青春都是渴望被认可的,一颗小心翼翼的心敏感而多虑。
-02-
何小萍等来的不是认可,是室友的欺负,舞伴的嫌弃。
而看到这里时,我想到了另一个女生。《春风十里不如你》里面的小玉。农村出身,千辛万苦考到了北京的大学,她与何小萍一样自卑而怯懦,有一颗不甘的心,同是有着优越家庭的室友,被嘲笑的家乡口音和不标准的英语,不被认可的青春期的情窦初开,最后不得不离开了那个集体。
-03-
很多年前,我大概不明白这是善良,我把这种“善良”当成是“看不起”,看着是一个意思,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发小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这里应该用圣人来描述她,但凡有人对她好那么一丁点,她都会加倍对别人好,下课她会帮大家接水,擦黑板,当班级里没有人愿意参加跑步比赛时,她会去,即使有心脏病,她也会去,她不爱说话,她喜欢写日记。
那年她上小学六年级,同桌因为仗着自己父母在上海做生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经常欺负她,那次她感冒了,流鼻涕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桌会用别样的眼光告诉她:你离我远点,不要传染给我,“你学习不好,来给我蹦耳朵吧,不用你的头发,我嫌脏”。
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为什么欺负的是我,拿我的好当成你们的笑柄”。
一次次的欺负,同桌会告诉班级里别的男生发小表面的“脏”,其中有个男生还是发小喜欢的,她内心更多的是恐惧不安,她害怕不按照同桌的意愿做事情,会让她在班级里面更难堪,每一次的顺从,内心便多一份软弱和无能。
我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会经常开导她,那时候我会说“你太没出息了,她都这么对你,你还这样做”她的日记也会给我看,就算我怎样开导,这些事情是永远抹不去的,每张纸上写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恐惧。
-04-
初二那年,我去找她,她说了一句话,“我不想活了”。
她以为离开了那个农村的学校之后,自己便会改变,逃离那种生活,没想到的是,生活不尽人意,甚至比以前活的还要糟。
她说“太不公平了,不是好人有好报的吗?为什么偏偏欺负我,看不起我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与何小萍相同的是,善良始终没有丢弃。
与何小萍不同的是,高二那年,只有17岁的她好像明白了这个世界黑暗的一面,自责与恨积攒的太多了,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05-
现实中,林丁丁,郝淑雯,小芭蕾这样的人物太多了,很多人看到的是那一代芳华,我看到的是讽刺,讽刺那些不善待善良的人。
发小一直没有丢弃的还是善良,在她离开时的一封信中写道“感谢所有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这就是宿命,也许我离开了是我最好的选择。
电影里的一句话说:一个从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贵善良,从最开始,刘峰是懂何小萍的,他知道她坐车太累不该跳舞,知道她遭到排挤忍着腰伤还要陪她跳舞,他知道她在收到父亲病逝的信后的痛苦,更知道她从骨子里散发的自卑与绝望。
在我看来何小萍的结局是美好的,因为他还有刘峰。
可是发小还没等到自己的“刘峰”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