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个词刷屏了,这个词是“焦虑”。
有为中年而焦虑,有为事业焦虑,还有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
一群父母为孩子的作业焦虑,为孩子不辆起跑线上焦虑……
为了辅导孩子的作业,妈妈们都变作张牙舞爪的恶魔。她们暴跳如雷,她们气急败坏,她们鸡飞狗跳,她们当中有的甚至气出了心肌梗塞。
一个孩子的作业而已,至于这样吗?孩子的智力有如此不堪吗?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会这样焦躁呢?这些焦虑的情绪如乌云盖顶,时刻酝酿着,随时会爆发。
它像是瘟疫,蔓延到了每个父母身上。
最近在某论坛一位三年级女孩的家长贴出了群里一位彪悍老爸提出的三点要求,霸气十足:1、我不接受现金缴费2、我拒绝帮孩子默写、我不支持孩子留校!
理由只有一条:“我们很忙,很忙,特别忙,非常忙!”
从这位家长的“霸气十足”里,我只看到了“焦虑十足”。
为什么如此焦虑?
2
是时代的问题吗?这个时代急匆匆的,它走得太快了。一切都在变,变,我们奋力追赶,无奈却步履蹒跚。
我理解这些焦虑,因为我将是个不惑的母亲。
我身边有很多这些即将步入不惑年龄的母亲。
我同学丹,生活在一线城市。有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她的口头禅是:忙,好忙。
周一至周五,忙着上班,下班忙着接孩子去书法班和钢琴班,星期六日送孩子去舞蹈班和围棋班。
她说没有一天是闲的,没有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每天都好累。我心疼她,更心疼她的孩子。
我见到可爱的小女孩脸上疲惫的眼神。我跟同学说:“你宝贝儿看起来好累呀,你真要给她报那么多兴趣班么?可以减少一两个呀 。”
她点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又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我也想让孩子轻松点,可是不能呀。身边的孩子都各种技艺傍身,厉害得很。除上兴趣外,那些家长还想方设法让孩子每年都有一次出国夏令营或游学,我孩子还差得远了。”
我听了,无语。这是社会现状,大家都被社会大流推着走。
其实还有个更大的原因,一些地方一些好学校的入学门槛有点高。例如有些学校有入学面试,第一关的设定,就看孩子有没有特殊的技艺。当然这些技艺得有权威的认证。
还有些学校还明确了技艺的要求。如,必须会书法或懂一种乐器。
要想读好学校,孩子的特长就是敲门砖。这是现实需要,个人无力改变。我们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推着孩子去学习这些。
孩子的还保留着与世界对接的纯真之心,他没有成人世界的所谓生存思维。所以他们对外界事物表现出的态度是听从内心的声音,是直接表现出喜欢和爱。
如果他们真心喜欢唱歌弹琴,那么他们学习这个就满心欢喜,幸福快乐。如果不喜欢,他们就会疲惫,会痛苦,他们才不会想着这是爸爸妈妈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而后能理性对待,强迫自己喜欢上,接受上。那是成人世界的功利思维,不属于孩子。
所以,本应该属于孩子的天真活泼、朝气勃发的生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双目呆滞,疲乏,颓丧。
3
除了生存需要造成家长的焦虑,也许还因马云说的那句话。
马云说:如果不让孩子去学琴棋书画,那么未来30年将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
未来时代是审美时代,重艺术重体验的时代。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体验。
社会变化太快,人工智能出来了,专家说未来它将代替大部分人类工作,未来将会有大部分人失业,变作废物,会被时代淘汰。
于是乎,家长们更焦虑了。
我大学期间,在一教育培训机构里干过兼职。机构与当地中小学合作,招收学生。兴趣班是“快乐大作文”班。我们机构派老师上门授课,时间一般是星期六日。
我发现,学校里开办的班不仅只有作文班,还有航模班,围棋班,拉丁舞班,篮球班,羽毛球班,手工班,书法班,插花班……
我问了一些孩子,他们大部分都上两个兴趣班,有的还上三四个。更夸张的是,晚上回家还要上课,因为家长给孩子请了家教一对一辅导孩子的文化课。
我当时听了,真替孩子累。星期一至五,上课,作业,安排得满满的,没有时间喘息。星期六日白天安排兴趣班,晚上辅导文化课,满满的,没有时间喘息。
我记得当时给他们上作文课,让他们回忆自己经历的有兴趣的事情,并说说,他们一脸的无动于衷。跟他们互动,活跃一下,似乎提不起兴趣。
他们累了,哪还来活泼快乐?本该属于他们的纯真,被抹掉了。
4
孩子真累呀!父母真累呀!
父母焦虑,孩子也焦虑。孩子没有消化焦虑的能力,他们就会被焦虑压垮,他们就会失去生机,更甚者,还会被“异化”。
网上挂出的一张孩子带着头盔做作业的照片,大家看了哭笑不得。我也跟着笑,但看完评论后,却鼻子一酸。孩子为什么要带着头盔做作业?是恶作剧吗?是孩子的天马行空吗?
不是的。那是因为孩子的前一天做作业时,遇到困惑,被焦虑的妈妈拿棍子敲头的缘故。
作业是“恶魔”,因为它让爸爸妈妈变成了“魔鬼”。做个作业,孩子如临大敌,他们又怎会喜欢学习,敬畏学习,把知识看作是神圣的呢?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生成焦虑的性格特质。成人后,就会容易脾气暴躁,情绪敏感。
这不容置疑。
我班的一男生,高中生。最近变得神经兮兮,总感觉有同学要迫害他。恐惧地跟班主任诉说,更恐惧地向父母求救。
父母很焦虑,天天打电话向班主任投诉。班主任烦透了。因为从这父母的过度紧张的表现和他们絮絮叨叨的叙说中,她知道造成这男孩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
这对父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良好的单位,可是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却虑焦十足。他们对孩子的关注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每个缝隙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还不满足,还想深入内心,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小心思。
为了能知道孩子的心里想什么,不惜偷看手机,偷看日记,以此来查嗅出孩子的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
现在孩子变得神经兮兮,患了严重的被迫害症。
一开始,班主任的帮助引导下,孩子情绪稳定,跟同学关系也良好。现在却这样,很大原因就是父母。
5
我们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我们当然是爱孩子的,却不小心害了他们,怎么办?有解决的办法吗?
我们焦虑,应想办法消解焦虑,而不是把焦虑转嫁给孩子。那怎么消解焦虑?
心理学家说,关注即强化,过度的压力,会让我们产生焦虑,越焦虑,事情就越做不好。
心理学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理论,叫重定向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越关注越容易焦虑。
因此更好的方式就是用新的刺激改变原有的注意方向。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把一些关注放在自身的事上,而不是把全副身心聚焦在孩子的身上。这样关注点分散,情绪就会平和,那些孩子的做作业有困惑时就不会爆炸。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个人有些心得,与诸君共享。
一、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转移注意力
女人没结婚时,是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婚后,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就把自己丢了。男人婚后照样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焦虑感强的多是母亲。无论父母母亲,一旦注意力集中孩子身上而没有自己,问题就会出现。
所以,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没有自己就越焦虑。
这时,应强迫每个星期有两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跳个舞,画个画或插个花。努力找回自己的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享受它们。
实在没有兴趣的,就报个学习班。烘焙、书法、瑜伽等,挑自己感兴趣的学。关注、关爱自己越多,就越能气定神闲面对孩子与家庭。
二、坚持运动与旅行
运动使人年轻。每个星期定个时间段运动。可以约上爱人或知己走步或跑步,或者花上健身房,花了钱可以促使自己坚持运动。
每年有一到两次的长途外出旅行,每两三个月应安排一两次的短途游玩,看看花,摘摘果。约上三五知己,赏赏景,散散心,谈谈心。
千万别以要照顾孩子为没空的理由来拒绝这些事,孩子没你照看几天,家庭照样转,世界依旧美好。
三、要拥有能谈心的知己
这条建议专门给是女人的母亲。女人是善于倾诉的生物。所以倾诉也是转移注意力的途径之一。
有烦恼了,约上知己好友,开吐槽大会,把焦虑、烦恼倒一倒,这样能清一下情绪毒素,让情绪平和。
方法总比问题多。改变的关键是爱自己。一个懂爱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去看孩子。
与此同时,我们父母也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指导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的人生作出更科学的规划。
希望我们都能愉快地跟焦虑说:“滚蛋吧,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