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姐夫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说国家为征地农民提供了两种社会保险可供选择。
第一种,每年交300元,交满15年,便可以在60岁退休后,每个月领取大概500元左右的养老金。
第二种,每年交3000元,交满15年,便可以在60岁退休后,每个月领取大概1000元左右的养老金。
于是,大家便讨论开了,应该买哪一种比较好?
有人说,肯定是交300元每年的,毕竟每个月领的钱比自己每年交的钱多,而交3000元每年,每个月只领到1000元,明眼人都能够看的出来,前者更好。
有人说,当然是买第二种,第二种是每个月可以领1000元,是前面的一倍,而且是每个月。
还有人说,随便哪种都可以,既然国家给出了两种选择,说明最后领的都差不多。
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各自都说法。
看到这个消息和这些讨论之后,我正坐在车上,包里有笔,却没有纸张,翻找了一会,掏出了一张空白的餐巾纸,便算了起来,很快,便有了答案。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我在给公司的销售新人讲课。在课程开始前,调研学员们前面学习内容的收获,便听到了一个质疑的声音:我们学习的有些产品知识,回到销售区一时半会也用不上,现在记住了,到销售区也有可能会忘记。
听完学员的分享之后,我便将前面选择保险类型的案例提了出来,还问学员:“如果现在需要买这个保险的是你们的父母,你们会如何帮助父母做选择呢?”
学员们很新奇,遇到这样实际应用的案例非常的兴奋,开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总体而言,和之前大家在群里提出的想法相差不大。
之前我不在姐夫在的那个群,没有提出质疑的条件,而在我的课堂上,便有了机会。
我问道:“退休金对于父母而且,是退休后几十年的大事,你们就凭着你觉得,就轻易决定了。这是负责人的行为吗?如果你选择了第一种,后面看到了那么多人选择第二种,你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吗?或者,当你选择了第二种,后面看到了那么多人选择第一种,你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吗?”
说完之后,我现在演算了我的判断依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只要领养老金的时间超过6年零9个月,便应该选择第二种。
当然,如果一定要让事情复杂化,有人会说,万一领不到6年零9个月呢?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呢?有人会说,如果一次性拿不出来45000元,只能拿出4500元呢?还有人会说,我45000元,放在银行还有利息,我现在交了之后就没有利息了,应该把利息也算上。
这样说来,倒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用这个案例,只是想说明,很多事情,不能单纯的用我认为来粗暴的做判断,而应该理性的去分析,背后的逻辑支撑应该足够有力。
再来,回击知识无用论。就算一辈子都不会用上一元一次方程,在这一次给父母做关键抉择的时候用上了,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