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姑姑给我打电话,说她从第四人民医院辞职了,去了一家社区医院。
“在四院工作了这么久,为什么辞职”?我问她。她说因为科室来了一个新主任,为了培养自己的一帮人,处处打压他们这帮老人,她也是被重点打压的对象,受到很不公正的待遇,每天都睡不好,情绪很低落,承受不了就辞职了。
如果她早几天告诉我这个情况,我肯定劝她不要辞职,遗憾的是,她已经和社区医院签了合同。辞职不仅意味着她的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同时因为平台的降低,病人样本数的减少,对她自己的提升并没有帮助。姑姑性格好,我从小就喜欢黏在她后面,她从小就是学霸,武汉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后又到复旦读医学硕士,硕士毕业后在第四人民医院工作。姑姑的事情让我意识到,逆商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情商和智商。
其实,只要姑姑能拉长时间的视野去思考,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因为这个人不可能在这个岗位当一辈子主任,只要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事情,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自己不放到心上,就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再学会从心里隔离这些消极情绪,把心思多放在专业学习、陪伴家人和病人身上,过几年再看,这些大不了的事儿都会过去的。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郑念写的《上海生死劫》,郑念,原名叫姚念媛,生于1915年,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燕京大学、英国政治经济学院,留学期间认识了自己的丈夫郑康琪,后来二人结婚。她的丈夫在解放后任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1957年丈夫癌症去世。1957—1966年她也在壳牌公司任职。1967她被污是英国间谍,在上海第一看守所受到6年半的拘禁,女儿郑梅萍也被活活打死。她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到监狱的这6年半里,经受了无数的折磨,精神的、肉体的,但是她相信自己的无辜,发愤与关押她的人抗争到底,无论受到怎样的虐待,她始终把自己和自己的房间收拾的一尘不染,严刑逼供时,她也以自己的方式和当时的那个环境抗争,看了她的照片,很有气质、很美,但是她独立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灵魂,更硬更美。
我喜欢的一位作家,文学大师季羡林,那个幽默智慧的老头,叮嘱自己刚当外交部长的学生说:“要想发好言,记住一句话:不说假话,真话不全说”。在自己的另一个学生向他抱怨,自己的写作思路枯竭,写不出文章时,他让学生陪他上厕所,上完厕所后说了一句:“要想尿的多,就要多喝水”。八十多岁的他在那个年代被打倒,关到牛棚里,在他写的《牛棚杂记》里,他描述自己在80多岁时被批斗,被往脸上吐吐沫,被殴打,那段时间,陷入绝境的他在心里翻译梵语佛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犹太人的维克多.弗兰克尔被关进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无数人被失踪、被消失,成为一串串火苗飘向了天空,身处这样的环境,该怎么办?是因绝望、恐惧而选择放弃,还是高贵地面对苦难,积极主动的活下去?维克多选择了后者——在绝望中选择生存态度的自由,是人最后的自由。苏联军队攻克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维克多终于重获自由,后来,他写下了那本著名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
呵护自己内心的那份倔强,这是对于我们而言非常珍贵的东西。同时内心要有稳定的自我,顺境是我,逆境亦是我。不因遇到的坏人和坏事改变自己,选择“艰难而正确的路”不断前行,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随他去,只要自己心存善念,问心无愧,始终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即可。不是有句话说嘛,“能克服的困难都不叫困难,过去的和过不去的都会过去”。坚信生活总会向前、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