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惠州天气:晴。气温12到21度。阳光正好,微风。趁此天气出去走一走。
今天第三次全程环湖十八公里行走,整个下来感到不是怎么累,腿还是有劲。一边走一边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堤岸花红叶绿,湖面水漾微波,绿道轻车倩影。真个是“迟日江山丽,风吹花草香”。就差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了。
飞燕子是春分有的景象之一。泥融、沙暖,正表明气温回升田泥水暖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燕子还会飞回来寻找旧巢。这让人不由得感到温暖、亲切,喜欢小燕子。就像老朋友一样不离不弃。记得儿时婆婆(父亲的奶奶)的卧室兼厨房的门前,有一窝燕子。巢就搭建在门梁斜上方。清楚地记得巢的模样:外形呈葫芦瓢状,细泥由燕们一口一口叨运,用口水吐沫粘和,层层依次紧贴在梁板上。入口小,可供两只燕子一齐进出飞行。那时儿童,恰仅一只小手可以伸进去。里面空间渐大。讨厌的是调皮的邻家小伙伴,不仅来捣乱,损坏燕巢,还偷偷来摸小燕子。这时婆婆见了,总颤巍巍抖着棍杖,边撵边骂。吓得小坏蛋们一溜烟好跑。
现在想起来,倒成了好笑的回忆。只是今日这里没有见着燕子。花草香倒是真切地在鼻间、周身弥漫。尤其是一种蓝、白小花,不知道是不是荼蘼?走近它,远远一股香气扑鼻。有点像夜来香的气味,十分浓郁。便上前去问一位一样徒步的女子,却也是不知名。不光在这里,恐怕这个小城,马路街道幽径山林小区公园,处处都能闻到花草树木的香味。虽然还是春分节气,我已明显感到了春的极致。然而极致之后,花落纷纷,春就要远了,好像要跟我招手说再见了。过不了几天很快地,“花褪残红青杏小”。只眼前仍还热闹。
春分另一个景象就是麦苗拨节长高。我所熟悉的是冬小麦,即旧岁冬播种下的。从芽到出苗,似草经冬回春返青后,至春分后开始拨节长高。这期间随着雨水、阳光的滋润照射,长得很快。到芒种左右收割。那时布谷鸟开始叫唤:“割麦…插禾,割麦…插禾”。一声声催着辛劳的人们一边收割麦子,一边要忙着插秧。傍晚时分,还和一朋友聊起这节气,一起学鸟叫。我教他学布谷鸟,他教我学“咕咕,咕咕”的斑鸠叫声。挺开心的。
到十八公里完成,概也过去三个多小时。尔后到岛上看看,稍做休息。已是下午三四点钟,太阳已西斜。迎面而坐,阳光正好。不似冬天的太阳那么让人因寒生暖,而是亲近随和。不感到晒,正好晒得住。身边梅桃树披绿,结了枣般大小的果子,是不是叫青梅的?桃子我是知道的,形状看上去差不多。有几株杜鹃花,红艳艳的在绿叶上点燃。其间途中也有许多,还有簕杜鹃,又叫三角梅,说是小城的市花。一样的红。三角梅花小,三瓣,细密地簇簇开在一起,像火苗。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路堤山岩上,大概是人工种植的,开的没有家乡山上热烈。不过比三角梅大气,近看像跳跃的蝴蝶。在老家山上,自然勃发生长,要似个漫山遍野血染,随处可见。开得让人想到激昂的革命烈士。
因为有些微风,气温比前几日降低些。大多人两件秋衣打扮。再看湖面上,正有好多人在游泳,朝着一个方向大坝游去。随着那点点黄红救圈包移动,每个身后分出两边波纹,有点像千军竞发,像一支支前进的箭。
常谓人说,花未全开月将圆,是最美最值得期待的美好。看着眼前姹紫嫣红山花笑,左右一片真热闹。似乎忘记了浮身的存在,又有谁在此时注意到时光的流逝呢!春分阳暖风习习,清明指日思纷纷。再过些日,就又是清明了。今是春光最好处,只是,再度看春又一年!
说到春分,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诗句:“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虽然有一点伤感无奈,却也有着不失一份对当下的珍惜。
写于3月2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