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如前所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好多习惯。这些习惯被嵌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所以我们每天都会重复做出习惯性的动作。
因此,请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吧。比起每天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点采取行动,重复已化为模式的行动会更容易,这就是成功培养习惯的捷径。
今天分享的关于促进习惯养成的技能,叫做“行为模式化”,它简单易操作,对于习惯养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它的概念,就如原文片段所述,就是给自己所要培养的习惯,去固定一个时间、地点、和做法,通过日复一日的循环重复,从而形成模式化的行为。
“行为模式化”的原理,其实是来源于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百度“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同样原理的“行为模式化”,将其应用在习惯养成方面,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节奏感: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做同样的事,会让模式慢慢“渗透”进身体里,让自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够持续行动;
•不做不行:如果每次行动的时间、地点、做法都有不同,那么就很容易因为“遗忘”,而导致行动中断;但同样节奏的模式化行为,会让自己产生一种不做不行的感觉;
既然“行为模式化”的作用如此显著,那我们要如何正确应用“行为模式化”呢?
◆固定时间(什么日子?什么时间?):每个星期的周几、几点,做为行动时间;
◆固定地点:家里、公司、路上或是什么地方,做为行动地点;
◆固定做法:做什么?做多少?怎么做?例如学习英文,听30分钟英文听力;
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行为模式化”如此简单易行,是不是我只要这么做了,就一定可以养成习惯呢?这里让我简单给大家说明一下。
两周前,总舵训练营的一个作业,就是“行为模式化”的片段,因为绝大多数学员,对于习惯都没有较深的接触和研究,所以都是从如何运用“行为模式化”,来养成习惯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对此,我问了学员几个问题,”是不是通过行为模式化就可以养成习惯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错过了模式化条件怎么办?”,“总是被打扰,是否也可以模式化?”等等。
有没有发现,其实“行为模式化”只是习惯养成的工具之一,可以助力习惯养成,提升习惯的成功率;但并不是说只要模式化了,就一定能够养成习惯,或是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这里给大家补充几个注意点。
◆找到自己不被侵犯的“圣地”:圣地的意思,不仅仅指的是地点,同时也指时间;举个例子,过去我在锻炼早读的习惯时,通常都是6点半或7点开始,但是那个时候,正好是孩子早起准备上学的时段,常常会因为这事那事的,被影响到,而无法专注;所以,请找到你不被影响和打扰的时间和地点;
◆思考可以“一举两得”的方法:有没有可以同时做2件事的有效时段,例如上下班的路上听英文听力;例如裘叔中午休息的时候,同时会给学员进行作业点评;尽可能不再另外安排时间;
◆持续行动:行为模式化,讲究的是每天都要行动,你可以在量上进行变化,但是行动一定不能中断,一定要持续进行;
习惯养成或是改变,往往是看似简单,实则难度不小,如果你期待习惯改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持续的努力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