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自以为是,总是用我们觉得正确的去告诉别人:你错了;总是用爱的名义,去安排、去侵入别人的生活,然后告诉他:我真的是为你好;总是毫无缘由地去批判,用不屑的眼光去蔑视一些所谓“无能”的人。殊不知,对与错不是我们一句话就能判定的,生活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不尽相同,或者我就爱这样的生活,那就是好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全然接纳,是我在学习育儿知识的时候接触到的概念,很想做一个全然接纳孩子的妈妈,因为自己缺少,所以狠下决心要好好对待娃,所以愿意花大量时间陪他们读书,带他们到处玩,希望自己会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信任的妈妈,能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妈妈。
只是想要做到完全接纳,是件多难的事啊!
比如:老三把全新的笔,两支,拆了玩,我不会斥责他说不爱惜物品,我会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玩了一个小时的游戏,还跟他互动玩,我觉得不能扼杀掉孩子的创新和探索,笔就当是玩具了呀,几块钱的玩具,多好啊,所以我觉得这是可以接纳的事情,应该也是可以支持的事情。
比如:老三喜欢玩米,看他每次都想扒我的米缸玩,我干脆就去超市买了一大袋特价的米,让他玩个够,而且朋友家的孩子们也超爱玩的,下米雨了,孩子们超开心,我觉得这几块钱的米就权当玩具了,何乐而不为呢?我是允许的,我觉得是物有所值的。
比如:有一段时间老三迷上了透明胶,他突然发现透明胶可以到处黏,很神奇,于是他开始不停地玩透明胶,还弄出透明胶迷宫,我于是去一元店买了更多的给他玩,因为我觉得这是创新,也是他探索物体的过程,所以我接受并支持。
以上三件事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应该说是我老公不支持的事情,他会批判孩子批判我浪费,觉得怎么可以这样呢?好好地东西拿来玩,这又不是玩具,浪费了,不爱惜,所以他接受不了。
但是我老公可以接受的几件事是我不能接受的。
比如:临近吃晚饭的点了,门外响起了冰淇淋车的声音,孩子们嚷嚷着要吃,开心地想要去买,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了雪糕晚饭就不用吃了,不许买,下次再买。但是老公自己嚷嚷道,你们快去买,有没有钱?没有的话爸爸这里有。
比如:买了水果糖,小包的,孩子们吃了一包又一包,我会告诉他们,不能一下吃太多,但是孩子们孩子会忍不住,老是去拿来吃。老公说:你竟然都买了,哪有买了又不让人吃个痛快的道理,吃吧,吃完为止哈。
事情真的无所谓对错吗?还是真的每个人站在的角度不一样,能接受的点也不一样?
我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接纳孩子的点也是基于我自己的标准,我会允许我认为合理的事情发生,不合理的事情我会告诉自己:这件事不对,孩子们不能做。所以我目前还做不到全然的接纳。
全然接纳,允许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决定,不过事情的结果是好的是坏的,都允许孩子们尝试,尝试过后,他有自己的评判,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下次是否还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全然接纳,不管孩子是否有一大堆的毛病、问题,那就是他,作为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存在,我们要尊重他的想法,接受他的种种,因为那就是他,你爱的他,即使浑身是刺,作为妈妈,也要勇敢去拥抱你爱的他。
全然接纳,告诉自己要耐心地听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不要只听自己的声音,不要凭着自己的第一反应去处理事情,不要凭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去决定事情。
对我而言,依旧会是件很有挑战的事情,但我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去琢磨这件事,让自己真的可以做到真心接纳孩子们的一切,如果孩子们能感受到妈妈的这份心,会是一件幸福的挑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