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处在各自的焦虑中。
(一)
高中时,最大的焦虑便是一直悬在心头的高考;大学后,本以为“换了人间”,哪曾想,人间正道是沧桑,漫漫人生路才刚刚开始。尽管各自的处境不尽相同,但焦虑的状态却是千篇一律的。
单身的人,在灯火阑珊处,暗自唏嘘,焦虑着自己的孤独。脱单的人,又在苦心孤诣,想着怎么去维持。
快毕业的人,焦虑着自己的未来。对毕业遥遥无期的人来说,既不愿一直活在温水中,又不想跳出温水的舒适,焦虑在自我的反复纠结中不断增加。
我们活在自己内心的焦虑中,也活在别人营造的外部焦虑下。
之前的《寒门再难出贵子》,近来的《一个寒门状元之死》的文章,无一不在贩卖着这个时代的集体焦虑。如今的中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进一步拉大成为不争的事实,阶层的固化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大的焦虑。而无良自媒体的不断加热炒作,更是在不断地从外面给我们本就不平静的心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我们呼吸着焦虑的空气,我们感受着被焦虑支配的心情。我们不快乐,可是不快乐会死的,于是手机开始扮演了拯救不开心的重要角色。
(二)
刚上大学时,辅导员和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请记住宿舍不是学习的地方,大学四年请远离宿舍,宿舍是时间的黑洞。”
我记住了前半句话,所以从来不在宿舍里学习。可是后半句没记牢,切切实实感受了时间黑洞的威力。中午才醒,玩一会手机,天色便黑了下来。很多人和我一样,躺在宿舍的床上舒舒服服的做一个温暖的梦,未来就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
除了在宿舍玩手机,我们在教室玩,在图书馆玩,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在玩。手机是快乐的源泉,手机让我们忘记烦恼让我们远离焦虑的折磨。
我们刷微博,刷快手刷抖音,我们在微博上大义凛然,群情激愤,我们张扬个性,抒发胸襟,消磨着年轻人的热血与精力。我们在一条一条的短视频中,熬过重复的日子,我们看着曾经视为低俗的东西慢慢占据我们的生活,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手机带来的快乐,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与其说是画梅止渴,更像是在饮鸩止渴。
我们习惯了如此轻易得到的快乐,怎想再去面对艰苦奋斗的生活呢?
手机让我们的快乐阈值变高,我们没法再去习惯长时间的付出,来换取一些快乐,除了这些让我们爽爽的“电子毒品”,我们实在无法再对其他东西感到快乐。
这就像那些靠吸毒来逃避生活的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手机让我们暂时逃避焦虑,却又让我们陷入了更大的迷茫与焦虑中来。
(三)
有的人的焦虑是因为逃避,有的人的焦虑则是因为直面。
就像鲁迅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走!”
当有一天我们在手机编织的快乐梦乡中醒来,当我们直面内心的焦虑,想要有所改变时,才发现我们又面临着更大的焦虑。
我们想要改变,我们奋起努力,可往往经不住自己的三分钟热度。摆下的摊子不小,可真正坚持下去的几乎没有。我们报了各种班,我们加了各种打卡群,我们热衷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奋斗历程”,可等自己静下心里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似乎没有,反倒是像一个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转,到头来仍然是焦虑迷茫罢了。
我们看别人晒读书,晒阅读量,于是我们拼了命地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渴望读书改变我们的气质,我们渴望读书来拯救我们颓废的生活状态。可是书读了一本又一本,真正留下的东西又有多少呢?我们填鸭式的阅读怎么没有用了呢,刚刚打起的热血怎么快坚持不住了呢?
其实,读书并不能直接带来什么。读书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乐趣,是读书本身,而不是读书以后的结果。但读过书,就像是吃过的饭,它会内化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而存在。
但终究,读书不能带走焦虑,读书的乐趣也带不走焦虑。
真正带走焦虑的,只能是你自己,只能是你自己主动出击,找到自己的痛点,脚踏实地的努力,切实地去改变。
面对焦虑,不逃避,不急躁,不在该奋斗的年代做一个麻木的人。
2019,一起加油!做一个奋斗路上负重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