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3月间偶然的一天,从书架中取出一本买了两三年却从未翻阅的书 --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 ,在两三天时间内一口气读完,心中旋即涌起一股莫名的澎湃,又花了一天时间将书本内容细细梳理一遍。
在那个瞬间,似乎找到了重新爱自己的希望与动力。我带着渴望的心情,四处打听最近一期的NVC线下工作坊。没想到这份机缘,带来的竟是一份意料之外的珍贵礼物。
02
已记不清在多长的时间里,我开始只用头脑去活着。
努力看书学习,定期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用心工作,积极处理协调家庭内外的种种矛盾;渐渐把自己活成“刀枪不入”的状态,保持着不被工作或生活上的负性情况影响。许多工作上的合作伙伴赞叹这份“理智与平和”,我想,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就如曾在某些书籍中看到的描述那样,我切断了与自己感受的连接,仿佛大脑中有个开关,一按即开启「自动屏蔽模式」:“你影响不了我,这破事也影响不了我...because I don’t give a shit.”
这份所谓的理智,让我保持着跟一切人事物的距离感,时时被抽离、麻木、孤独的感受萦绕着。(然而可悲的是,在没参加NVC工作坊之前,我对这些感受完全不得而知,终日只觉心中空荡荡,无边无际,无事无物,无情无欲),还曾一度惶恐是否患上抑郁症。
03
参加完5天的NVC基础+深化班后,自下飞机的那刻起,我尝试带着觉察去面对自己与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广州的白云机场,对一个路痴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地方,对我而言,说nightmare也不为过。
原定凌晨1:00到达的飞机居然提前至00:30到达,只听说飞机晚点,还从未遇过飞机“早点”的,本来心中一阵窃喜,尔后才发现,我开心得未免太早了。
从停机坪搭乘机场巴士去到到达厅,再从T2航站去到T1航站,从不知几号楼几号门去到爱人约定前来接我的A9号门。这过程兜兜转转,绕来绕去,谁能相信我花了1个小时又30分钟(都快赶上我乘坐一趟飞机的时间了),才来到爱人身边。
期间我接到爱人N+1通电话、十几条信息,包括再三询问、机场地图、门牌照等。想起以往,在同样的情境下,我早已用不耐烦至极的语气向对方发飙:“你给我打电话,发地图有什么鬼用,你明知道我此时头脑混乱,我要是会看地图还用你来教我怎么走吗?”
但这一次,我在接到爱人的第一个电话时,随即觉察心中隐隐冒出的不耐烦,我观察到头脑中飘着上面的那些想法,立马给了对方一次快速的同理“他此时的感受会是担心,不安吧?对方需要知道我是安全的”,一想到这里,我的不耐烦奇迹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接着继续同理自己“当我反复走了五六次次,暂时还没找到与爱人约定的出口时,我感到挫败,还有一些不耐烦,我想我渴望清晰与接纳,接纳当下不能找到路的自己。”
尽管与爱人相遇时已是当天凌晨的2:00,我的身体和精神都既疲乏又困顿,情绪却是平和的,还跟爱人开了个小玩笑。
我:“怎么样,这笔学费花得值不?”
爱人:“值,非常值!你啥时候还去学习,我是你的全职司机。”
04
兴许是感受到彼此间的连接,在开车回去一个小时的路上,爱人热切地表露着他被倾听的需要,blahblahblah地继续分享着我不在家这段时间里发生的大小事情。
最后我想说,在触发烦躁、焦虑、愤怒...等各种负性情绪之前,若能及时地看见这种感受,通过深呼吸开始同理自己,并觉察这些感受背后藏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要,将重心关注在彼此的需要上时,冲突将不再是生活的常态。
--2019-05-17
记于FS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