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爸爸,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在各种网络报道中,总能频频的发现马云爸爸是一个频繁出金句的人。
他想到的事情,为什么普通人想不到呢?虽然,我们可能没办法像他一样那么成功,但还是很好奇他是怎么做的。
今天看陈润主编的《马云思维》,其中下面的一些思维让我印象深刻。
1、研究失败,而不是研究成功
这一点和查理芒格的想法不谋而合,查理芒格先生说“如果我知道自己死在哪里,那我讲一辈子都不会去那个地方”。马云爸爸在30岁之前经历几乎全是失败的,应聘过30份工作,全被拒绝掉。爱迪生研究灯泡也是失败了一万次。他在失败中总结,总结自己的过错,而进行改正,从而使得他的进步,最后才走向成功。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每个人的资源、经历、背景等等都是不一样,是没办法复制的。
2、首先投资自己的思维和眼光
没有去过法国,就不知道埃菲尔铁塔的宏伟。没有去过纽约,就不知道金融中心的繁荣。有更开拓的眼界,才能和更深层次的人交流思想。马云爸爸之所以在90年代中期就致力于互联网创业,是因为他去美国出差,看到互联网的神奇。邓小平之所以能够下定决心改革开放,也和他年轻时在西方留学有关。袁隆平能想到“杂交水稻”也参考了一些国外的文献等。我们能看到多远的地方,自己的思维和格局是不一样的,人和人的不同,其实本质上想的不同和知道的信息不同,因为想的不同,自然做的也不同。
3、创业就是面对困难
马云对所有的创业者说:“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都要面对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任何困难都必须要自己去面对,而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
4、在未来10年、30年是不是还有机会
最任何事情不是短期内不会短期内见效,它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华为就是一家“延迟满足”的企业,他花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研发上。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也是一个极度延迟满足的人。专注克制,持续学习进化,不对当下满足,专注于长期目标。我们更多的考虑的是10年、30年还有没有机会,而不是考虑当下。要看得更远,才能走得更远。
5、坚持多一秒,可能就胜利
马云爸爸有一万次想要放弃的冲动,但总是想想,都走到现在了,在熬两天,也不差这两天。于是熬过了24小时的观点就不一样了,他的坚持就是每次遇到大麻烦、大困难的时候就睡一觉,明天一早再起来想想,每一次都要不一样的意外。放弃也容易,很不差在这一秒两秒。例如当年阿里打遍美国南部无对手,有一次阿里坚持不下去,和教练说丢白毛巾吧,结果就在教练刚要扔白毛巾的时候,对手先扔了,这一次阿里取胜。
你觉得哪一个对你有帮助呢?欢迎你的留言交流,喜欢的话记得给我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