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不太平,虽是阳春三月,却好似多事之秋。3月24日,著名赏樱花之地武汉大学发生因为赏花导致的“打人”事件。
在网传视频中,一个穿着疑似和服年轻男子与同伴不敌几个五大三粗保安围攻,被打倒在地。该男子口口声称自己穿的是唐服而非和服,并一再抗议“你们为什么打人”。也有声称武汉大学研究生的人边拍摄边抗议打人行为,遭到保安怒斥。学生辩称樱花与和服一样是日本来的,女保安情绪激动地反击说樱花最初是中国的,后去日本,又回到中国。
冲突过程被网友录下并发布到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的人为保安叫好,说打的好,这人明明穿的就是和服,他是汉奸就该打。有的人比较理智,说只是来赏花而已,何必上纲上线。有传出说武大在2002年就规定了穿和服不得入内,而今这个规定似乎有被废弃之嫌疑,因为网传只是口头传达禁止穿和服者入内。为此,也有人批评说武大这一规定欠妥,太过狭隘,不像一个一流大学应有的胸襟和气度
这事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让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关键词。
武大、樱花、和服、打人是这次“打人”事件的关键词。武大是我国知名高等学府,樱花是一种春天盛开的花,和服是日本民族传统服装。按理说,这三个关键词语都与文明与美好密切相关,却不想在这个春天跟“打人”关联到了一起。
关于武大。武大建校于1893年,座落于武汉东湖水边、珞珈山上,曾是民国四大名校。抗战时期,武大迁往四川乐山。武汉沦陷后,武大校园曾是日军中原司令部所在地。今天的武大虽然仍然身处经济不那么发达的中南地区,教学与科研实力却相当强,是众多学子倾慕的985名校。
关于樱花。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国花,也是最为知名的元素之一。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因此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樱花在日本栽植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唐朝时期从我国引进的。
关于和服。据说日本和服起源于公元3世纪。我国三国时期,东吴地区与日本商贸活动频繁,丝织品与缝制方法传入日本,日本此时的服装受东吴影响较大,故称为吴服。后来,日本和服受唐朝影响更大,服装一改色彩单一特点,变得色彩艳丽华美。
关于武大樱花。据说最初武大樱花是侵华日军从日本移植来的。后来这批有着“国耻之花”之称的樱花在上世纪50年代就枯死,不知是真的自然死亡还是人为死亡。现在武大校园中的1000多株樱花,有些是武大先后几十年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的,有些则是七八十年代日本友人分批赠送的。
争奇斗艳的春天,大概樱花以其柔美、娇艳、浪漫等特质受到的追捧,要超越其他花朵。北京玉渊潭是著名的赏樱胜地,每年4月初满园樱花盛开。每日从早到晚游人如织,人比花多,仿佛开庙会。以至于有人笑称“每一朵樱花都有个梦想,就是春季到玉渊潭来看人”。
不过,若说国内最著名赏樱的地方则非武大校园莫属了。每年3月末4月初,气温明显更高的中南地区樱花先于北方大面积盛开,蔚为壮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赏。武大以樱花为招牌每年搞樱花节,却也每每不堪重负变为“樱花劫”。因为参观人数极多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先后发生过卖门票被质疑、有人穿和服拍照被辱骂以及各种伤害樱花的不文明行为。
这事,我说如果疑似穿和服者没有其他不恰当言行,则是武大有问题。
首先,作为如此著名高校,当为文明之地,却发生保安粗暴打人事件,实不应该。何况被打二人,既不是暴徒也没有暴力抗法,哪里用得着如此大动干戈。所以,学校管理方面有问题,与知名高校名声不配。再者,武大之前樱花季已经出过不少状况,早应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做好预案。
其次,从上面对“武大、樱花、和服”的简要介绍中我们看到,武大尽管被侵占过,受过伤害,但那已经是历史。我们不忘记历史,但我们也没必要总是怀恨在心。而且后来中日友好往来,武大是接受了日本人赠送的樱花了的,如何就接受不了一件和服?和服与樱花一样,跟日本侵略有半毛钱关系么?反而和服与樱花都同中国文化一直有着密切联系。
第三,除了和服,我们生活中与日本相关的事物太多了。武大是不是要一并禁止这些东西入校园?不用到现场我都能想到,每天被游客背进校园的单反相机九成以上都是日本产的,不是佳能就是尼康。
我们尽可以在一些特殊重要时刻与场合,禁止与日本相关的物品出现。我们也尽可以在任何时刻与任何场合对任何挑衅国人民族感情的“精日”行为,依法予以制止与严惩。
可是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必要如临大敌把一件和服与那么沉重的民族情感联系起来么?
不过,要是换个角度,我又觉得这穿疑似和服的小伙子是幸运的。如果不是被保安拦下,我担心他进了武大校园会很危险,很可能被其他人打个半死。看看网上为保安打人叫好的杀气腾腾叫嚣声,你就会相信。
毕竟能理智看待“和服”的人少,不顾一切上来辱骂动手的人多。就像前些年抵制日货的那些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