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Lulu老师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圣诞节期间,在拱北社区举办的一次有关英语绘本学习的一个小讲座。当时我就被老师的多才多艺所折服!英语老师还会弹唱,太棒了!从老师和家长们互动老师来看,有好多都是老师的粉丝,关系好亲密融洽。记得当时有两个家长迟到了,两个家长都自觉地进行英文歌曲的即兴表演,当时我被惊呆了!家长的英文水平那么高!还要特意过来上课学习!记得当时我还发了一天微信:“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那节课时间不长,40分钟左右,但是对我的触动和影响非常大!课上老师还展示了她平时线下上课的一些游戏,丰富多彩,都很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孩子在玩中学!还有手工的制作,还记得那是一本有关动物和巴士的手工书。老师还进行了绘本的改编唱,用的是《The wheels on the bus》的旋律。后来才发现这就是海尼曼里的主要形式。
课后我咨询老师如何在家里给孩子英语启蒙,老师给我介绍了她的海尼曼课程,我马上报了名,于是我家Tyler一岁半的时候开始了他的英语启蒙之路。说起来宝宝的英文名字还是根据老师的起名的方法最后选定的呢!
当时我们在做手工的时候,老师竟然蹲下来趴在桌子上和我们聊天……天啊!太平易近人,被感动到了!
下面我就来回顾一下我和Tyler这一年来学习海尼曼的点滴吧。
第一阶段:抗拒到无所谓。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把2016年版本海尼曼电子资料发给我,说可以先了解一下上课的流程。资源非常丰富:1、音频(包括周一周二的解读唱读,周三周四的原版歌曲,周五复习)。2、相关歌词,视频绘本。3、家长语音课。4、茶话会等。当时报名赚大了!
我一开始每天早上用手机播放给Tyler听,但是那时候他总会抢手机,而且乱按,于是我就把手机上的资源全部拷下来,导到播放器,这下我觉得方便好多了,也便于循环播放。不过没几天,Tyler便提出了抗议,说:“妈妈,不要听!”当时我就感到很困惑,怎么一岁多的小屁孩也会抗拒外语呢?书上明明说,孩子越小,学外语越合适,越快的!由于他的抗拒,我减少了磨耳朵的次数。多选在他玩游戏的时候当背景音乐。输入缓慢进行。
第二阶段:没反应,没任何输出,被家人质疑。
继续磨耳朵,70本的绘本也到了,听的时候把书拿出来跟着读(是我自己在读)。孩子仿佛一点都不感兴趣,自己玩自己的,我也不管他,自己读自己的,听着听着,我渐渐爱上了这些儿歌。但是我唱歌老跑调,于是,我就把带谱子的歌词打印出来,一个星期学一首英文儿歌。群里要求每天教作业,于是我就在荔枝里面录歌,一开始不好意思上传,后来也偶尔放到朋友圈,慢慢的有点儿成就感,也激励着自己。心里就想自己先学会,然后做孩子的复读机,哈哈……由于孩子中文会说的话比较少,英文也一直没输出,经常被他爸批评,说母语都不会,还学英语,说话迟缓就是因为我给了第二语言影响干扰了中文。我的罪名好大呀!压力山大!但是我在想,我不想刚开始就放弃,半途而废!而且很多的例子都说明这是不冲突的,正如我们小时候国语和白话一起说。我和自己说,不是没效果,而是现在处于输入和吸收阶段,可以说,这一路是顶着压力艰难前行!
第三阶段:睡前阅读形成习惯,出现小惊喜。
每天晚上我依然打开播放器,拿出书本,跟读跟唱。Tyler看见我这么认真,有时候会跑过来抢走我手中的书,不让我看……但是我依然跟读跟唱,几次后,宝贝竟然钻进我的怀里跟我一起看起来!睡前阅读形成习惯了!忽然有天,我发现宝宝竟然能从好多的书本里找出正在播放的那一本!有点小惊喜!
第四阶段:爱上海尼曼。
因为宝贝还小,不能和群里的哥哥姐姐一起做绘本里相应的手工,不过这样单纯的听力输入时间就比较多!在群里有好多的牛妈,变着法子和孩子玩海尼曼。如第一课《At the market》有的家长就带孩子去超市里录一个小视频!真的超赞!于是每当我们走过市场,水果摊等,我就会有意识地指唱:“I can see the apple……”后期老师又制作了每本书的单词卡。牛妈们,有把单词卡变成好玩的游戏。渐渐地,一到睡觉时间,宝贝就会说要听Lulu老师!现在我们散步,坐车,还是出游,都会随时随地唱海尼曼,不过我觉得我还是不够熟,不能做到看到物体就联想起书本和歌曲,我还要多听!
上图是出去玩,在酒店里看海尼曼的情景。
现在跟着Lulu老师学习海尼曼整整一年了,心里好多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庆幸遇到老师,遇到海尼曼!宝贝现在喜欢读英文绘本胜于中文绘本,呵呵……现在每晚都提醒我要录音啦!每晚都在“童言童语”里录一篇才肯睡觉,虽然每次都只会读后面的单词,但是我们都享受这个过程!
2018年准备着跟Lulu老师继续学习G1。听说G1难度较大,不过我们尽量紧跟老师,培养兴趣,和磨耳朵为主!
加油!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