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她的诗,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在生活中,是个胸有诗情,脚踏实地的学生。她写的东西通俗易懂,而且非常专业,因为她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的,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
我们知道她的女儿很优秀,但只有读了她的作品,才知道每个孩子的优秀都是有源头的。
她写这本书,也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
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父母之爱都深入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二是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坚决反对捉弄孩子,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首小诗: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当今社会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务必会造成孩子的自私利己。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词,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
致力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的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的“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同情心”是一个概念。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是单纯的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当“同情心”这些东西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有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达。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必须得确保你自己朝这样的方向去发展,自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所谓教育,要尽可能地给他足够多的尊重;在正面管教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给他足够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