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1
某人:关老师,您在这个学校教什么科目啊?
我:我是这所学校的体育老师。
某人:哦,原来是体育老师啊,体育老师好,领着学生玩就可以了,多轻松啊。
我:……
对话2
某人:关老师,您是本科毕业吧?
我:不是,我是硕士研究生。
某人:啊(吃惊的样子),学体育的也有硕士研究生啊?!
我:还有博士呢!
某人:哦,那有什么可学的啊?
我:……
不知道在看的各位,是否也有类似相同的对话经历呢?这样的场景在我的人生中遇到了太多次。每一次过后我都有些许的无奈,欲言又止。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工作,我与体育,与篮球就没有分开过,我相信很多朋友,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都基本如此吧:凭借着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这份事业的期望,我们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此。可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都不止一次的发出这样的质问:学体育(上体育课)到底有什么用!
现在,是时候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
误解一:体育教师上课很轻松,领着学生玩就可以了
很多朋友持此观点大概与自己上学的经历有关。在部分人眼中,体育老师上课就像“放羊”,做完准备活动,自由解散已成常态。一开始我也是持这样的看法,可等自己工作了观点也就变了。
一,有好就有坏。我无法确定认真负责的体育教师占多大比例,一有机会我就会观察其他老师的教学情况。但是,真的有很多非常负责的体育教师。在我校,有好几位年过50的老师,她们一周24课时(1课时45分钟),每一节课都是尽心尽力,这是我真实看到的。
二,合理的制度才能让体育教师好好上课。很多体育老师不是想“偷懒”,而是安排的课太多了。周一到周五,除了早上1、2节没课,其余满课的状态如何让一名教师保证教学质量!?为何一名老师有如此多的课?国家没有把更多的人事编制放在体育科目上,而是放到了英语,数学…因为这些科目更“重要”,如此一来,有限的体育教师不得不增加自己的课时来满足学校学生上课的需要。教学质量的下降是必然的,我们总不能拿道德来约束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副作用吧。老师不是机器,需要合理的休息。(我知道,有些老师课少也不好好上课,那是少数,也符合正态分布。)
三,上好一节体育课真的不容易。冬冷夏热,夏去冬来。一名体育教师不但要忍受夏天的酷暑,更要在凛冽的寒冬中想尽各种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室内课老师从来没有过的难题。都说体育课好教,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一天站在操场暴晒5、6个小时,在严冬中忍受寒冬一整天所带来的坚韧呢!?不但如此,体育老师既要将动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把理论知识原理讲解清楚。这是对于室外课体育老师的巨大挑战(因为在室外,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教学手段等都很有限)。上好一节体育课真的比任何其他科目的课程难度都要大啊!
误解二:轻视或忽略体育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体育课没用?我倒是觉得从小学到现在所学的英语、数学、生物、化学等几乎对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太多正面的作用,除了能把一名学生坚韧的品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能力锻炼出来,我想不出什么好的作用。哦,对了,还可以让你的眼睛近视,脑袋傻掉。如果想变成一名书呆子,嗯,倒不妨一试。其实大家都明白,最后只有极少数的科研人员也许会感谢儿时所学的那些枯燥东西,对于平凡的我们,深受其害!
为什么体育课很重要?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极为重要!多少了解一些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朋友应该知道,儿童、学生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小学的各个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运动能力、语言、感知等能力都是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虽然发展的快慢有先后,阶段有先后),而你把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想干什么呢?孩子本来处在协调性、灵敏性、模仿能力都快速发育的时期,而体育运动恰恰是发展孩子们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原本就不多的体育课(一周也就两节吧,再看看语文、数学、英语一周几节课)还经常被其他科目霸占,坐在教室的孩子只能不停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了。
体育课最重要的地方还不是发展孩子们的这些能力,而是培养孩子们坚韧、协作、团结、吃苦、包容等品质,这是其他科目根本不能比拟的优势啊!这几年求学期间,我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去兼职篮球训练营教练员的工作,有许多孩子刚开始进入这个团体的时候很害怕、很内向,有些孩子甚至非常的“自私”。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陌生的学员逐渐与其他小朋友建立了联系,建立了情感的友谊,孩子身上也出现了乐于分享、帮助他人、快乐等等的情感表现。我坚信这是学习书本知识所不能得到的宝贵体验。孩子们需要交流,需要协作,需要动起来!过多的坐在教室里只能让孩子自私、自卑、自我、柔弱。因为,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误解三:体育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理论知识可学
在聊天的时候很多朋友问我,体育研究生整体都忙什么呢,也天天训练吧!?
说实话,不但是研究生期间,就是在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吸收掉。运动训练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这些科目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去搞明白都是极难的。就拿《运动训练》这本书来说,里面所讲的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计划、体能,心理,技术,战术等能力的练习,这些理论是几代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方法,而且时刻处于不断的更新当中。这样的理论,如果不花上几年时间去用心研究与探索,根本无法掌握其中的要领。而这些基础的知识正是指导教练员、体育教师制定训练计划、安排练习内容、设计周期训练构架的理论依据啊。
一节45钟的体育课。课前,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安排合理的上课内容,其中考虑的因素有:练习的密度(每项内容的间隔时间)、练习内容的强度、最高心率峰值出现的时间点、运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差异性…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储备与实践经验。你怎么能说体育专业的学生就没什么可学呢?!下图是某国家赛艇队为备战奥运会而制定的单周期的训练计划(周期训练计划中最简单的一种)。如果一名教练员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如何制定一份周密、科学的训练计划呢!
误解四:体育运动对智力要求很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说法)
对于这一误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它的由来主要是因为体育生的文化课成绩都不是很好,一般都处在下游水平。家长也会经常说:如果文化课成绩好,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去练体育呢。在中国,貌似只有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被送去学习“音、体、美”。
我不否认在中国,这是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但我并不认为文化课成绩不好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同时我也不认为学习这些文化课有什么太大作用。
首先,体育运动绝对是高智商的运动,特别是团队配合类的项目,需要队友之间的协作与配合,需要临场的应变能力。就拿我所喜爱的篮球运动来说吧,每一次的攻防回合就像一次次的博弈一样,观察敌人的变化,做出自己的调整,这需要头脑,更需要瞬时的反应。头脑简单的人,根本打不好篮球,因为场上的变化太快了,你根本无所适从。
其次,体育锻炼与智力是相互促进的一对因素。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的报告指出:体育锻炼中的肌肉收缩与放松可以让机体内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IGF- 1蛋白质),这种特殊的蛋白质会产生亲神经性因子(BDNE),这种因子越多,大脑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参考文献:《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重新认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可见,运动让人的头脑更发达,而运动也需要高智商的运动员。
大家应该知道,体育出身的各界名人、首领多不可数啊,他们在各个领域成为领袖,成为“统治者”,无可厚非,学体育的、进行体育锻炼等不会阻碍一个人的成功。我们的毛爷爷,打篮球、游泳、武术、足球守门员…几乎无所不爱啊;美国总统奥巴马喜欢打篮球相信大家众所周知吧,高中时期人家是一名出色的篮球队员哦;普京的柔道8段也不是白练的……我在网上查找到很多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企业的领导者都是运动达人,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不亚于我们这些普通的百姓哦。为什么呢?当然是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与乐趣,这是非运动者所无法体会与品味的。
没错,我是一名体育教师,我是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我无比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