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了一本好书《实用经济学一本全》,刚好读完经济学思维方式这章节,就得到这三个贱解。
一、需求很重要,效用更紧要
今天,我和一哥们走到一地下通道,看到一乞丐大爷跪在路边。哥们动了恻隐之心,扔下了手中的面包。我扔了一硬币,便与哥们要走。大爷叫住了我们:孩子,我不要面包,我要的是钱,要是没零钱,刷我支付宝吧!
没办法,哥们丟下了一个硬币,拿走了他的面包,追上我骂道:妈蛋,你刚才不是跟我讲了一个经济学故事,说一个乞丐不要钱而要饭吗?我回:那个乞丐是那个乞丐,这个乞丐是这个乞丐,不一样。一个需要的是钱,一个需要的是吃,两个人的效用不同。
出来刚看的一条经济学原理:需求与效用的关系。效用够了,需求会得到满足,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要求新的效用。需求是一生必要的满足,效用是暂时紧迫的满足。比如在沙漠中,你只有一瓶水和一袋黃金。你肯定会先选水,因为它紧迫,没水会渴死;再要黄金,因为它重要,你活着出去,也是一大笔财富吗!!
这让我想起每天处理工作是不是也要这样安排:分出事情轻重缓急,先干紧急且重要,再做紧急不重要,最后选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暂时就不要过问。
二、经济中人理性,大家好更理性!
以前听来的,说一女孩面临一个两难的人生抉择的难题:一个是与她相亲相爱好多年的男朋友,家庭不阔绰;一个是她家公司合伙人的儿子,钱是不用说,人也不算太差。她要选择男朋友,父母不同意;选择合伙儿子,就失去多年真挚的感情,不知道如何选择,就去求教一个智者,智者微微一笑:“你想选对还是想选利。”最后,女孩选择合伙人的儿子。
这个故事,虽有点负能量,但现实就这么残酷,经济社会人就是这么理性(这也是书中看的):没有对错,只有利弊。所以,现代社会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有价值,让别人对你有利可图,才会紧紧抓住别人。抓不了别人的心,至少也会抓住别人的脚。
这也可照应到一个栗子 :假若你想融入别人圈子,要问下自己几斤几两;别人想融入你的圈子,你也会问人几两几斤。这就是经济社会的我们,都很理性。
但还是最后想说几句:强者要放低点姿态,弱者要拥有向上的心态。你拉了我一把,谢谢了;你不拉我一把,我理解。
嗯,我们都要努力,互争各自一个微笑,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三、经济有参照,生活要恰好
记得老爸第一次上我住的城市,一到家里就问我:“嗳,城里店真奇怪,一件衣服有99、59;一斤水果有9.9,5.9,怎么都是9,”看我没应,自言:“看来城市人是比较作兴9吧”。当时,智不如今的我还真答不上。
后来,在经济学图书中了解到:这是商家利用参照系,让消费者产生对商家有利的心理感受。就像前面的“9”就是个参照系,它影响到我们觉得“少”的心理感受,而一成整或十的话,尽管差1或0.1,我们还是觉得这更多。
“参照系”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也是常见。比如你考试想考一百分,你考了90分就会很不开心;你只想考80分,却考了90分,就会特别快乐。还有,一个员工一年赚个10万+,会很满足;一个老板一年赚个10万+不会满意。总起来说,你不要把目标定得高高的,达不到很难过;也不要目标定得低低,完成了也不会满意,你要给自己定一个恰当的目标。
怎样才算恰当呢,我想:努力了,目标就会达到;不努力,目标就会落空。找到合适参照系,让自己每天快乐!!
这本书,有故事,有理论;有生活,有道理;有幽默,有理智。我读了这本书,是这个感悟,你读了这本书,会又是另一种思考。我们一起来读吧!!
2016/11/19/晚上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