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来了两位大学毕业生,小张和小李,他们同时成了见习记者。虽然都是985高校毕业,但他们为人处世的风格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去外省采访,小张会选择速度较慢的长途汽车,他把省下来的差旅费,一笔笔存起来。小李却恰恰相反,他总会乘坐速度最快,也最贵的高铁,乃至自己倒贴钱,搭乘飞机。
结果是,小李总能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他开始写出许多影响力巨大的报道。两年后,他就成报社的首席记者,收入差不多是以前的三倍。因为常常采访不到独家新闻,小张至今还是报社的普通员工。
小李的生活越过越滋润,他如鱼得水,自信成熟。小张慢慢变得喜爱抱怨,苦闷怯懦,日子捉襟见肘。
同一事物、同一情境,在不同心智模式过滤之下,会在心中里形成不同概念和印象,这些概念和印象会决定我们的行动。
那么什么是心智模式?就是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你内心的判断。比如:小张从现实省钱的角度思考,结果不能第一时间赶到机会面前,耗费更多的精力在交通上,最终,会造成自己在事业上较少的机会,或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在事业上。但是小李却认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拥有独家报道的机会远比车费来得重要,因为自己的发展比车费重要太多。
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内心里对这件事的定义、做它的方法、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可以协作的对象,所有这些东西的判断都不一样。这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微妙的差别。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长相,而是心智模式。
其中有两种典型的心智模式,“怎么应对”和“怎么解决”。
一种压力来了,被压力推着走,目的就是卸掉压力,这种心智模式,就是“怎么应对”。
而一种压力来了,思考压力背后的问题,然后把问题消除掉,这就是“怎么解决”。前者是本能,而后者需要你有强大的理性。
双休日,领导要求按排一个接待,接待员小黄觉得要求物业人员加班,大家可能不愿意,还要计算加班工资,好烦;接待室堆了好多东西,不利于接待,反正找好多理由看是否可以不安排。显然,这就是怎么应对的态度。如果不按排,她爽了,领导不爽了。
怎么解决呢:接待员小袁协调物业人员,告诉他们特别需要,需要加个班,加班费照算,争取大家理解,愉快上班;和仓库管理人员协调,把接待室多余的东西暂时存放一下,腾空接待室,营造好的就餐环境。于是领导想要的按排就圆满解决了。
想象一下,小黄和小袁两种心智模式可能就会成就不同的职业发展生涯,一个总是想着解决问题,一个总是推脱问题,谁的职业生涯更有前途不言而喻。
佛家说一念菩提,一念即是烦恼。今天天朗气清,和风日丽,和好友一起咖啡,享受悠闲时光,人生一大乐事;但转念一想,今天还要去催欠款,可能会碰很多壁,心情马上被灰暗笼罩。因此调整心态,改造自己的心智模式,相比于改造外境,更根本,更有效。
有说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有行动力,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也不会懒散;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智慧;让我们对内自省、学习、不断的开放自己的头脑,拥有更开放的心智,更积极的行动力和更开放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