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的条件
社会在指导青少年活动的过程中决定青少年的未来,也因此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每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基本上取决于前一个时代给予儿童活动的指导,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涵义。
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这个词的前缀“未”具有某种积极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无所知或缺乏的意思。我们说未成熟状态就是有生长的可能性,表示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势力——即发展的能力。
我们往往把未成熟状态只是当做缺乏,把生长当做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的空缺的东西,这种倾向是由于用比较的观点看待儿童期,而不是用内在的观点看待儿童期。
如果用绝对的观点来看,未成熟状态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向前生长的力量。不必从儿童那里抽出或引出种种积极的活动。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已经有热切的和激动的活动。生长并不是从外面加到活动的东西,而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未成熟状态的两个主要特征就是依赖和可塑性。(1)依赖伴随着能力的成长,而不是越来越陷入寄生状态。依赖是某种建设性的东西,仅仅寄人篱下不会促进生长。(2)对物质世界来说,儿童是无依无靠的。他的身体是虚弱的,不能运用他所有的体力去应付物质的环境。
1.但是,这种彻底的无依无靠性质,暗示着具有某种补偿的力量。人类婴儿软弱无能,之所以还能生活下去,正是因为他们有社会的能力。观察表明,儿童赋有头等社交的能力。儿童具有灵活的和敏感的能力,对他们周围的人的态度和行为,都同情地产生感应,很少成年人能把这种能力保持下来。儿童对自然界事物的不注意,相应地强化了他们对成人行为的兴趣和注意,这两方面是相伴随的。儿童的社会反应能力是用来增加他们自己的利益,并不是表明儿童没有这种社会反应能力。所谓儿童的纯利己主义,其实是表明儿童趋向他们标的的强烈性和直接性。所谓儿童天生的利己主义的剩余部分,大部分都不过是违反成人的利己主义的利己主义。
从社会的观点看,依赖性指一种力量而不是软弱;它包含相互依赖的意思。让一个人更加依靠自己,也许因此使他更加自以为是,在和别人的关系方面麻木不仁,以致生出一种真能独善其身的幻想——这是一种无名的癫狂,世界上大部分本可挽救苦难,都是由于这种癫狂所致。
2.未成熟的人为生长而有的特殊适应能力,构成他的可塑性。可塑性主要地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从经验中保持可以用来对付以后情境中的困难的力量。可塑性是以从前经验的结果为基础,改变自己行为的力量,就是发展各种倾向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获得习惯是不可能的。
人类的幼儿,必须学会利用他们的本能反应,这是大家熟悉的事实。人类生来比其他动物具有更多的本能倾向。我们学习一种动作,不是按现成的动作去做,必需学会变化动作的因素,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种种因素的联合。人类学习一种动作,能够发展许多方法,应用到其他情境,从而开辟继续前进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人类养成学习的习惯,他学会怎样学习。
依赖和可变的控制能力这两件事在人类生活中很重要。依赖他人和从事学习的小孩就是一个刺激,要成人负责教养和抚爱。儿童需要成人经常继续不断的养护,也许就是把暂时的同居变为永久婚姻的一个主要原因。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需要一个较长的婴幼期,以便获得所需要的力量;这种依赖的延长就是可塑性的延长,或者就是要获得可变的和新奇的控制模式的力量。因此,这种延长能进一步地促进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