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必合乎自然:写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人间词话》(二)
按当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讲,“造境”可以对应浪漫主义,“写境”可以对应现实主义。然而王国维所阐发的诗词之境并不停留于此,以现实邻于理想故,造境必由于自然里来描述现实主义论常与浪漫主又相法合这一现象.带有一定辩证法的味道:即两种创作方法不完全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吴奔置的《境界论》)。周锡山举的例子十分有力——高尔基之“两结合”思想。比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这“套子谓造境,创造出别样、荒谬的形象,而这形象源自于哪里?当然是来自于契诃夫旨在批列的现实“万卡”“第六病室”(可能第六病室’更倾向于现实主义)等优秀布品亦然如此;巴尔扎克以《人间喜剧》之现实主义而闻名,而写出《驴皮记》这非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高尔基发现在文学大家身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总是结合在一起的.王国维巧妙地借鉴了这一思想并看所延伸:造境,对现实之物有所思想上的升华,而亦必遵循自然之法,有文理逻择,有现实你据,即实事求是:写境,又肯定会被创作背的主观感受(即理想)所渲染,写出与现实有所幻化的意境,即因寄所托(佛雏)不得不说王国维先生的思想之深刻。
但值得注意的是, 王国谁作为早期美学权维之一,其见解并非全面。“造境”,“写境”意寓于境,而无境同样可以表情达意,譬如唐宋的文人画,会应用大量留白,使人感无尽悠远;音乐中亦然,贝多芬创制的《悲怆》以空拍来表达无尽的沉重;而《边城》中,在谈到读者迫切关注翠翠何去何从的结尾处,作者竟就此搁笔,却留给读者无限想象。“无境”谓虚无的意境(注:不同于王国维之后提到的“无我之境”),与“造”、“写”相比没有了作者刻意传达的感情,而是让受众去揣摩作者所写所思,是作品外的延伸,故不同作品“无境”的内容会不同;“无境”之内容又需受众个人来填充,是作品主体的延伸,故不同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形成不同感受的情况下“无境”的内容也会不同。
当然有人将“无境”划入“造境”之中,谓“营造虚无”,但个人认为,造境好似“有心裁花”,使谈者身处境中,处处能嗅到那氤氲的香气,“无境”就如”无心插柳”. 使读者不落窠臼,自由地追求馥郁繁景。
但总体而言“造境”、“写境”宏观上涵盖了王国维先生分析诗词的思路,为之后延展种种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当代书析王国维美学作系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