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应朝铁厂知青

2010年5月9日,阳城县应朝铁厂冶炼厂区五座废弃高炉的遗址上,迎来了一群年已花甲的老人,他们以一个世纪的高度在遥望眼前这沉寂的荒凉。怀想着当年火花飞溅,铁水奔流的激动场面,回忆与现实的错位断裂了往事的流淌,这些曾经与应朝铁厂一起年青过的来自天津的老知青们心潮难平地流下了伤感的泪水。

为了迎接这批特殊的客人,应朝铁厂举行了热情的欢迎仪式,并召开了简短的座谈会。返厂的知青们和闻迅而来的阳城工友们无不欣喜于三十年后的相逢,大家互问短长,互道珍重,谈及应朝铁厂的现状,回忆起这个创建于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年代的老企业当年的辉煌岁月,唏嘘不已,唯有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人方能够品得其中滋味。不过当天津知青们得知这块冷却下来的土地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厂区六十亩土地很快就会被晋煤集团用来修建大规模的热电工程时,青春年少的激情仿佛又重新涌上了他们的心头。当年这些天津知青们以青春之躯投身于应朝铁厂的建设,那些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已经成为他们最美丽生命的浓厚背景,沉寂已久的应朝铁厂即将重新绽放光华的时刻,他们的青春也被又一次地印证。

“知青”是历史留给我们这代人的特殊符号,当风华正茂的天津知青们以年届六旬的体貌出现于故地,回忆忽略了长达三十年的艰辛历程,他们的活力和风韵不变,他们流泪的乡音没变。从他们的语音声中,我依然能辨出谁是谁。

我是一九七六年五月在应朝铁厂参加工作的,一干就是二十年。那时的应朝铁厂正处于他生命最旺盛的时期,是全县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有很多的人因能到这里上班而感到荣幸。但当我真正走进他的时候,才知道这里的工作环境是那么艰苦,生活条件是那么落后。一名当地的农村孩子能够走进这样的工厂,兴奋自然是无以言表的。但是相比较而言,知青们从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来到这里,多多少少仍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和不适应。好在因为有了在长子长达两年艰苦的插队生活经历,他们一步步挺了过来。

七八十年代的应朝铁厂有两支队伍经常活跃在阳城的大舞台上,给应朝铁厂制造了颇具魅力的影像,一支是文艺宣传队,一支是体育篮球队。在这两支队伍里,都少不了知青们活力四射的身影,是他们赋予了这两支队伍鲜活的灵魂。

无论是在炉前、化验、机电、修配、铸造、车队每个岗位上,都有知青们洒下的青春汗水和抹不掉的人生印迹。在生产条件还比较落后的环境里,是知青们在传播着一种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用一种城市人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企业。知青们把他们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和血汗洒在了应朝铁厂这块热土上,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我总认为知青们所经历的一切,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给予特殊的一代人的特殊的遭遇。这一切的付出并没有使知青们得到更多的回报,更多的收获来自于精神。这是下一代的人身上所不具备的。

由于当年我做着文印和收发工作,与知青们的交往是比较多一些的,不仅时常给他们送信送报,更愿意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那个年代,人们和外界进行联系的渠道有四种,电台、电话、信件、报纸。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将信件在第一时间内送达到他们的手中,分享他们的喜悦。

在应朝所发生的一切往事,都已成为过去。应朝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翻开了新的一页。愿那些无法磨灭的往事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头。

愿知青们保持年青的心态,继续今后的生活,祝他们健康,幸福,快乐。

(感谢倪丽君、靳雪平、卫公社、张丰亮、杨虎胜为这次知青探访所做的组织服务工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榆林孕妇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件几起几落,至今仍扑朔迷离。也许是同样身为女性,并且自己有过两次怀孕生产的经...
    真的谭蓉阅读 3,851评论 0 0
  • 康熙福字题, 母后病体愈。 又活十五年, 御笔生灵气。
    草原骑手阅读 1,000评论 0 0
  • 我觉得看书这件事是很私密的 因为你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完全在于你自己,我们不需要跟风看那著名却难懂的书籍,因为这...
    小叮当叮叮叮阅读 1,333评论 0 0
  • 第十六章 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淡淡的接触,不抗拒,也不欢迎。对于柳岸笙的举动,顾灿心中已很感动,没有直接的暗...
    招摇的狗尾巴草阅读 3,499评论 0 1
  • 我一直再想,假如生命重来一次,抛开所有悖论,在做决定的时候选择的是另一个选项,人生会有怎样的变化。会否因为上学报名...
    刘毛毛阅读 1,81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