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我的一个存钱方法。
我采用的是“依法存钱”,靠给自己下发各种政策法令来存钱。
现在延续时间最长的是“奢侈税法”,即每次消费超过1000元时,要强制将消费总额的50%存入余额宝。
比如说今天买了一件2000块钱的衣服,我就会再从银行卡里往余额宝打1000块钱作为储蓄金。也就是说,如果我银行卡里没有3000块钱以上的话,我是买不起这件衣服的,只有激励自己继续努力赚钱才行。
此外还有“绿色出行基金”,就是每次开车出行前,我会先在滴滴上预估一下这一趟如果叫车得花多少钱,然后把相应的钱数打进我的储蓄账户。
“可乐赎买计划”,每喝一瓶可乐,则需强制储蓄100元。
“娱乐赎买计划”,每次看球、打游戏、看电影时间超过一天三小时,则需强制储蓄100元。
“胜利基金”每次长安竞技队赢球,则需强制储蓄100元。
“晴天指数基金”,每次如果天气预报有雨但是最后没有下,则需强制储蓄100元。
“长寿基金”,每周运动次数少于三次,则需强制储蓄100元。
这样每个月的强制储蓄大概在3000到5000元左右,最多的一次是因为当月买了8000多的衣服,结果单月强制储蓄了13000多。
这些“强制储蓄”的钱也并不是就一直在账户里不动,只不过取用条件比较苛刻而已。
比如连续一周每天早起(早八点前),则可以获得500元取用额度。
单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则可以获得500元取用额度。
每周运动超过5次,则可以获得500元取用额度。
每周完成所有当周既定工作,则可以获得1000元取用额度。
此外如果有一些非常想买的大件的话,我还会启动一些临时的取用计划:
比如前一段想换家里的所有电脑,就启动了为期五个月的“什一税”计划:期间如果自己的当月“强制储蓄”额度少于3000元,则可以提取储蓄金总额的10%用来换电脑(因为中间好几个月都不达标,所以用了足足五个月时间才凑够钱)。
这个“依法存钱”的计划我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执行的,2016年大概存了一万多块钱,2017和2018年最后都是存了4万多。这个计划我比较满意的是基本上实现了动态的收支平衡,在并没有太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了“量入为出”,顺便还规律了自己的生活,算是自己给自己在每天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了很多乐趣。
而且总体而言这个计划是鼓励开源的,只要有钱大可以敞开花,反正会有起码一半的金额存下来,也算是消除了很多消费的愧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