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是上个学期读的书了。这本二战背景下的日记不是小说,但其中记录的日子却在十四岁的德国籍犹太少女安妮真实而流畅的叙述下,比许多小说还要震动人心。当然,我觉得自己读的这一版的两位翻译也是功不可没,译本语言可以说是高度还原了作为少女的安妮的口气和心情。而作品中大量具有文学性的语句,以及在避难的两年中时时刻刻对人生方方面面的细致思考,让我觉得《安妮日记》作为二战中留存下来的珍贵资料的同时,更是一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才华的文学作品。
大家一定都记得,初中英语课本上有一课是《安妮日记》的英文版选段。
“1944年6月15日 星期四
亲爱的基蒂:
我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到街上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了,啊,好想出去拥抱大自然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蓝蓝的天空、动听的鸟鸣、皎洁的月光,还有绽放的鲜花……这些以前司空见惯的事物现在都那么遥不可及。对,自从我们搬到这儿以后,一切都变样儿了。
……”
英文的课文,其实也是译文。而在初中英语课本上第一次读到这篇日记的时候,我非常想当然地认为,这一定是这个叫做安妮的小女孩在刚躲入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避难所时,因为突然没有了自由,而写下的文字。
但其实并非如此。
1929年,安妮・弗兰克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后举家搬至荷兰阿姆斯特丹,1942年7月9日与父母和姐姐躲入避难所。日记中安妮以和朋友对话的口吻,将这本精美的日记本称为“基蒂”,记录了与父母、姐姐玛格特、父亲的生意合伙人达恩夫妇及他们的儿子皮姆、和后来进入避难所的牙医杜塞尔共八个人,战时躲在避难所长达两年的封闭生活。而这处让八位犹太人可以栖身的避难所,则是安妮父亲——一位对战争形势有准确预判的睿智生意人——在宽容接纳流亡人群的荷兰提前成立了公司,最终在公司顶楼开辟出的宝贵空间。而他们之所以能在避难所躲避长达两年的时间,也少不了公司四位忠诚且勇敢的荷兰员工,对他们的热心帮助。
可是,由于公司工人的告密,盖世太保将八人逮捕并送返德国。半年以后,德国宣告战败,而避难所中的八人,就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个人,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初中英语课本中的选段,其实距离最终避难所的八人被捕,仅两月而已。从头算起,1944年6月,已经是安妮入住避难所足不出户将近两年的时候。而两天前,安妮度过了自己的十五岁生日。在这段渴望自由的日记前一天,安妮写下自己在这所“秘密小屋”里度过了自己“最爱沉思和探索的岁月”。她一定是想到了什么,才突然如此渴望屋外的世界。最不适应的日子应该在最前面,但安妮用6月15日的这篇日记证明,自己从来都没有麻木地习惯,虽然是为了活命,但她从没有忘记思考自己存活于世的价值。
安妮是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日记中当然有对阳光和自由的渴望,也有对长期避难足不出户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匮乏。但日记记录的却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禁闭”生活,安妮对语言、文学、历史、艺术、青春期心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有关这些内容的描述让我觉得,如果安妮能在二战中活下来的话,她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她有勇气去批判战争,会思考死亡,她害怕,但不懦弱。她如果能长大,或许也会同时成为一位记者。她在日记中写过,成为作家和记者,正是她的人生理想。
她漂亮,她机智,她懂事,她活泼机敏,非常有自己的主意,也总是有很多别人无法理解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她在日记中回忆父亲、母亲两家通过勤劳和智慧而缔造的显赫家世,反观自己现在的境况,她说:“这(幸福)需要我们自己争取,幸福是不会自己找上门来的。”她思考宗教存在的意义,写道:“这种向善的力量并非来自对上帝的畏惧,而是来自每个人对自己名誉和良知的珍视。”安妮因为自己的个性,有时候觉得很难与父母和姐姐相处,她说:“父母只能给你一些忠告和指导,最后的定型还得靠自己。”
她对着日记说话,而这种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感性的叙述,无意之间让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日记停止于1944年8月1日。而在这之前的连续几篇日记,安妮难得地记述了许多与政治相关的内容,与德国相对抗的军队终于在长久地期盼中开始了反击并且接连取胜,安妮和“秘密小屋”中的成员们都非常高兴。安妮也曾想过,在大家重获自由以后,自己要以这本日记为蓝本,写一部叫做《秘密小屋》的小说。然而,随着避难所的暴露,安妮终于再一次沐浴在她所渴望的阳光下,但却依然没有自由。安妮的生命永远地停在了十五岁,而八人长达两年的避难经历,在安妮父亲的适当删减下,最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公之于众。
现在世界和平吗?和平。虽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我们这一代确实生活在了和平年代。世界和平吗?不和平。虽然我们在和平的地区生活着,在广阔的世界中,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正身处战火中渴望一处可以安然生存的栖身之地。国家间、政权间的不断斗争或许成就了如卡勒德・胡赛尼这样的作家,但是我们透过《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看到的阿富汗满目疮痍的土地和断壁残垣,看到人们在逃亡、移民过程中的悲欢离合,带给我们的仅仅只是感动和唏嘘吗?
1945。2045。我希望在迎接百年和平的这些年,以及之后很长的一段时光里,和平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真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