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位学生家长专门给我送来一根“竹鞭”,让我在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收拾”他儿子。说是竹鞭,其实是一段破开的竹片,六七十厘米长,二指来宽。竹鞭去了表皮、磨了棱角,光滑如玉,颇像市面上的戒尺玩具。我一边摆手一边说:“我不要鞭子,真打了就犯错误了。”我不是说客套话,我是不赞成体罚学生的。加上当时是不允许惩罚学生的,就连现在所说的惩戒权也没有,放根鞭子在那里,简直就是给自己埋雷。再说,那届学生我已经带了五年,对有些学生甚至比其父母还了解他们,更是无需竹鞭的“敲打”了。这位家长见我忙着要去上课,把竹鞭放到办公桌上就走了。
那么漂亮的竹鞭我一时也没舍得扔,就把它放在办公桌顶部的挡板上。可再漂亮的竹鞭也碍人眼,学生看见害怕,自己看着别扭,领导盯着更是尴尬——毕竟又不好解释竹鞭是家长送的,放在那里只是准备做教具而不是“刑具”。
我决定把竹鞭改做成知识签。送竹鞭的家长很快就把竹鞭改成了筷子长短、一指来宽的一捆竹签,我又用铅笔刀把竹签内侧一面抛光,便于写字,把竹签尖端钝化,防止意外戳伤学生。知识签以当堂课题命名,由当天发言次数最多,知识掌握最好的学生持签。持签人姓名同课题名一并书写在竹签上,集中放在教室图书角的一个笔筒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竞争之中倍添动力。好些学生为了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知识签,暗暗努力,提前在家预习功课。就这样,我苦口婆心要求学生养成,而实际没能养成的预习习惯,一支小小的竹签做到了。
就像我们吃土豆需要土豆片、土豆丝、土豆泥、洋芋粉软饼、洋芋粉丝等花样吃法一样,我们的教学活动也需要不断变化创新来去除单调乏味。新鲜感过去,我又升级了玩法,设计了抽签游戏。学号与当天日期相同,或是日期倍数的学生,闭上眼睛,从笔筒里任意抽取一支签,抽中什么知识签就接受持签人相关知识的考核。这样一来,持签人就必须把这个课题的知识学深学透,才能得心应手地出题;被考核对象也要努力把知识学好,避免自己在被考核时因为答不出来而难堪:大家或主动或被动地利用课前两分钟复习着前面学习的知识。再后来我又花样翻新,增加了“免作业签”、“星管理积分扣分豁免签”、“持签人被考者身份调换签”,让一些小惊喜出现在知识签之中。学生抽签的兴致更高,乐此不疲,一直玩到了总复习之前。我认为这个游戏活动带来的变化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毅力等非智力因素都有明显改变;学生的计算、判断、推理、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送走这届学生时,班上剩下了七八根空白签。由于之前做签的竹片水分较高,这几根空白签微微泛黄,还长出了“黄雀斑”,但我搬了两次办公室都没有扔掉。我也没有使用知识签,毕竟一二年级的学生更想要得到实实在在持有的东西,而不是老师集中在一个笔筒里的知识签。今年学表内乘法,学完口诀,我们在整理复习过程中又专门寻找了其排列规律,但好些学生仍然不能熟练地背诵,积极性也不高。我抽查了两次,效果还是不明显。我又想到了利用知识签提高学生背诵乘法口诀的积极性。这一次,我没有集中管理知识签,而是把知识签变成了“乘法口诀考官签”,每组背诵口诀用时最短者可以获取一支。持签人作为小考官,可以考察班级学生任何一人的表内乘法口诀背诵情况。考察的内容可以是整个口诀表,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推行“乘法口诀考官签”以后,学生在短短两天内就把乘法口诀表背熟练了。因为没有更多的竹签,我又改变规则,设计了夺签的玩法。学生背诵口诀只需要比上一个持签人用时更短,就能够夺取持签资格。这个玩法一出,学生今天你要夺我的,明天我夺他的,谁都不服输,把口诀背得像吃跳跳糖一样,只听得声音哔哔啵啵往出蹦,一批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用时都冲到了25秒以内,简直可以用滚瓜乱熟来形容。受知识签的启发,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努力将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快乐地学习。
我想,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在改变,讲台上的竹鞭需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教师也要用心设计各种各样的“竹签”;有时候学生不爱学习,往往就是因为就差了一个道具——一个在学习中能带个学生乐趣的道具。只要这个道具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斗志,能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老师让我们沿着操场跑3圈,我们翘起的嘴唇上准能挂个小水壶,但如果老师说,谁能推着铁环跑三圈,我们保准一个比一个行。其实,不管是“裸跑”也好,推着铁环跑也好,我们锻炼身体的目标达到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