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职场策略系列谈(4)
做到极致(一):什么是值得做到“极致”的事情?
值得极致去做事情,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值不值得极致做,不在于你自己以为的,而是有客观评价体系。
人们常常会掉进自嗨和自我感动的坑里无法自拔,总是以为“我努力了,我就是最棒的”,“努力总会有回报”;
“努力了,总会有回报”。这话是有前提的,如果你在聚精会神地研发“永动机”,我劝你还是省省吧,这玩意儿真的不靠谱啊,除了吃掉你的时间和精力,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真实的成就和荣耀。很简单,因为永动机这玩意儿是违背物理定律的,世界上的任何人,无论他耗费多少资源,花多少精力,也不可能真正研制出来。方向错了,努力不仅仅白费,而且是越努力离正确的方向就越遥远。
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在明显毫无希望的事情上追求“极致”,这是一种怎样的南辕北辙式悲哀……
别和常识对着干,这是我们选择去做事极致之前必须注意的。
所谓“客观的评价体系”,是在说,这件事做得好与不好,既非你自己认为的、也不是某几个人说了算;有市场反馈,有专业化的圈子在评论,有公认的评价标准,有量化的指标,有明确的意义标志,哪怕是间接的反馈指标。
比如,评价一篇文章好不好,可能是见仁见智,每个人有不同的评价;但并非没有评价标准,比如,文章的点击率、阅读量、转发量、引用和评价的数量统计,等等,都是这篇文章的量化指标。
有价值的事物,都会有一定的数量拥趸,会有舆论评判,再小的小众产品,也一样有市场。
又比如,假如我想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那么,我是在这个领域内写够一百万字的专业文章(数量足够多)?做出这个领域有上百万销售量的产品(经济效益足够好)?还是写出让我心中的大牛交口称赞的这个领域的好文章(在专业圈子里获得好口碑)?
极致做事之前,先把评价体系搞清楚。
2、这件事情可习得、可分解、可分阶段提升吗?
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件事情一般都是可以学得会的,也就是“可习得”,而不是具有严格的先天条件和资源意义的约束。
既然是可习得的,那么它也应该是可分解的,可以被拆分为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动作和不同的流程,按照步骤和流程,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提升,先做到“合格”,再做到“优秀”,最后做到“极致”和“杰出”。
3、做这件事会让你感到兴奋吗?你的身体排斥它吗?
做事极致是个好想法,也是个习惯,但需要考虑你自身的条件。
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感到兴奋吗?你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吗?你在享受做这件事本身的快感吗?长时间做这件事你会感到疲惫吗?这些问题,仅仅通过口头回答是不作数的,要你的身体来回答,因为你的身体会很诚实。
假如你对别人说“我喜欢数学”,可是一捧起数学书本、一看到数学公式你就不自主地犯困,说明你并不是真正喜欢数学,因为你的身体已经做了回答,人自己身体的反应是骗不了人的,特别骗不了你自己。你只是希望自己喜欢数学而已,这是你的愿望,而不是你真正喜欢和擅长数学。
再比如,你希望自己成为NBA篮球明星,希望自己能和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同场较量;
呵呵,打篮球也的确是一项可习得、可通过刻苦训练而提升技艺的运动;但如果你已经35岁了,从学校出来就没再摸过篮球;那么,可能通过训练你的篮球球技会得到提高,能获得不错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你甚至可能成为一名篮球教练而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是达到NBA水平对你来说实在太遥不可及了,所以,把做事极致的心气留着干点别的也许对你是更明智的选择。
4、做成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底层逻辑就是:把这件事的最基础的步骤、模块抽象出来,用最少的路径,最少的流程来达到最根本的目的。
这是近年来说的比较多的话题,做一件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它的核心算法是什么?支撑这件事的最基础的因果关联要素是什么?这是我们做事极致的一个必备的思考工具。
这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过程,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只保留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模块和功能,让流程和实现路径最短。
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是鱼骨图分析法,也叫石川图,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看。
在讨论底层逻辑时,不妨问自己如下问题并试着回答:
是哪些因素在严重地影响着这个领域的发展走势?列出一个清单来逐个分析。
它的基础架构和模型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运作和相互配合工作的?
改动基础架构和模型,会产生什么影响?
把上面这些问题落实在一张图上,你会有一目了然的感觉。
5、做好这件事的基础能力是什么?我的能力足够快速入门吗?
这是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时候。
去问问这方面的大咖,让大咖给你做个测试,给些中肯的指导意见,这样可以让你更快速地上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不要独自摸索,这样太耽误时间了,你遇到的大多数基础性问题,其实这个领域的前辈都已经遇到过了,而且很可能有不错的解决方案,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
足够快速地入门——这很重要的基础性能力,也是你后面做到极致的必要条件。
让业内的大咖、老鸟来评价你,用业内的通行客观评判标准来评估你,这样做也许会让你很丢脸,感觉不那么舒服,得到的评价也许和你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不过,你能得到正确而真实的反馈,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
假如连入门都非常困难,做到极致就更成了奢望。入门困难,说明你做这件事的投入产出比不好,也就是不擅长,还是重新选方向吧,在不擅长的领域努力,其实是件很拧巴的事,自己也会别扭和憋屈,这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机会成本太高,而取得的成果会非常有限。
总结一下:
值得做到极致的事情,一般都是:
有客观的评价体系吗?
可习得、可分解、可分阶段提升吗?
做这件事的时候,我感到兴奋吗?我能长时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吗?
我能正确理解这件事的底层逻辑吗?
做这件事的基础能力是什么?我的能力足够快速入门吗?
如果以上几方面都能得到不错的答案,那么,可以判断这件事真的值得做到极致。
好,今天就先聊到这里,这是007习作的第9篇。下一次我们换一个话题,聊聊减脂和身体管理的话题,极致做事的后续话题我还在总结,自己也在实践中,当我提炼出架构性的观点,就会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我是Kevin.Stewart,我们下次再见。
Byebye
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