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课程》则说:爱情,只不过是内心的小我为了逃避找到真实的自我,而耍的花招。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很孤单和无助的时候,寻找不到幸福感。然后,有一天,我们看见了TA,发现TA身上竟然有某种特质是自己所渴望的。
于是,我们会说:
「我内在有些特殊需求,无法靠我自己来满足,连神明都无能为力,唯有你,具备了某种特质及条件,能够带给我所渴望的平安与幸福。
在你身上,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与希望,唯有你的爱与肯定,能够证明我的价值,让我不再那么自惭形秽,不再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幸福如此的简单,只是发现了生命中丢失的另外的一半,这一半的寻回,终于让自己生命完整了。我们就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灵魂伴侣」。
《奇迹课程》说很可惜,这一切不过是被扭曲了的真爱。因为,你最终寻求了让别人来填补自己的缺陷,填补自己的空虚与无价值感。
在天作之合的关系中,
两个小我签了一个秘密协定:
「只要你继续弥补我的需求,让我不再感到匮乏、恐惧与内疚,我就会以爱还报,满足你的特殊需求,也让你不再承受内心的煎熬。
但你若变心了,不再扮演你当初接受的角色,不再履行我赋予你的任务,那你可惨了,我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这就是为什么爱得越深,分开越痛苦,恨得越深的原因。
就这样,在冠冕堂皇的「爱」的协定下,两个小我施出浑身解数,用罪恶感来胁迫对方就范(quilt trip),这种充满了利用与控制的爱,必然是占有的,排外的,活在随时会失落它的恐惧中。
它还会加深自己的内疚,因为我们心里有数,自己正在不择手段地利用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论我们把自己的爱形容成海枯石烂、永世不渝,其实,这种发自匮乏与需求的爱,是非常不具人性的(impersonal),随时翻脸不认人。
只要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根本不在乎对方是一个人,或是一只狗,或是让人上瘾的烟酒或迷药。
在美国,许多人离婚三四次以后,对婚姻已经绝望,改而畜养宠物,继续与猫狗建立特殊的爱。
不仅仅是爱情的特殊之爱,其实这种投射也可以在物质上,比如酒精,比如金钱,比如宗教,都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而产生的依赖而已。
因为人心在接受上天之爱以前,必然会在人间寻找爱的替身,这跟饥渴的肉身自然会寻求食物一般必然,没有这些替代品,小我可能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奇迹课程只是教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打着爱的名义,予取予求;难怪,我们爱得「半死」,结果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