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受苦与救赎”章节,内心像被石子击中的静潭,突泛起阵阵涟漪。不知是为何故悸动,又或许是蒋勋先生的着眼点极为现实、切入点极锋利,与往日看过的对梵高生平及那个时代的评价有所不同,于是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是受苦者
梵高最初为一名传教士,被除名后接触绘画,追溯到一八八零年,梵高的绘画制作期不过十年之久,他的画作为什么能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一份脆弱与不安的情绪,大概是他本身对画作倾注的情绪太多太多,是满溢出来的那一种情感,那种情感就像瘟疫,一旦蔓延开,便无法制止进而爆发开来,让观画者不禁垂首叹息,世上竟少了一位如此天才画家的悲悯。梵高一生经历颇多,情绪几经崩溃与起伏,无人可知亲手用剃刀割下自己的左耳是何感受;无人可知被身旁人当作精神病患处处提防是何感受;无人可知与世俗皆格格不入又是何感受,这些我们都无法去感同身受,但是通过梵高的作品,我们能观察得到他自己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经历了什么,他用的是明媚的黄、那不容界定的紫蓝还是那对立鲜明的红绿,不同色彩的撞击都是梵高思想上的一种碰撞。笔者拙见,他的画作并没有在刻意传递什么信息给他人,他不过是在用他的画笔与颜料来宣泄那种无处安放的情感罢了,他是那个时代受苦者,他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儿,一天天被时代掩埋、被自己吞没。
我们,是被救赎者
我们被救赎,被那个时代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的梵高所救赎,被那个一百年前使亲戚、邻居、同事感到不安的人救赎,听起来实则是可笑的,即使现在有人在夸夸其谈讲述自己有多么敬仰梵高,我内心还是抱着一丝滑稽感,因为如果真的这样一个割耳自戕,因暴力攻击他人入过监狱,因精神问题入过精神病医院的人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即使这个人是画作现已暴涨到深化地步的天才梵高,无论谁面对这样一个人,内心也是很惶恐,害怕受到伤害的吧。梵高不是神,但是他真的给了那些无处安放的灵魂们一份心灵的慰藉,就像书中写的那个面对梵高画作突然掩面痛哭的瘦削男子一样(我猜想,旁观者对那名男子投去的依旧应是那个时代的人对梵高投去目光一般,敬而远之且疑惑不解)无需太过讶异,这便是梵高对这类灵魂的救赎吧,画作犹如一首安魂曲直击灵魂深处最软弱与孤独的地方,把所有生活中的悲愤与感伤嘶吼出来,燃烧成灰烬吧,然后,擦干眼泪,重新活过,带着梵高的那份救赎之力,好好活着。那个时候的梵高虽拯救不了自己,但是如果因为他的作品拯救了后来一个又一个的灵魂,想必天堂的他知道了也会有一丝欣慰。
受苦或是救赎,并不是我们可选择的,但是请不要对正在受苦的人吝啬你的善良,因为,下一刻,谁都可能成为你的救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