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重远与侯御之一一半生夫妻,一世情缘

“每当回首往事,不由悲从中来,夫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是国家蒙难的必然结果,总之我和孩子们都无怨无悔!”

这是民国时期爱国人士杜重远妻子侯御之晚年所说的话,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其实侯御之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本应有个光明的前程的她,只是因为遇到杜重远,生活变得坎坷而危险。

侯御之的家境很不错,她1912年出生于北京,她的父亲是传教士,思想十分的开明。

父亲非常疼爱侯御之,在女儿小时候就送她去教会学校读书,接受了最好的西方教育。

侯御之小时候就很聪明,她连年跳级,8岁便小学毕业了。

侯御之因为毕业的早,赶上了庚子赔款,被公派去了日本,成为清末民初为数不多的女留学生。

侯御之寄宿在一家名叫犹琦的日本皇族,在这里她学习到了正统的贵族礼仪教育。

当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国运昌盛,军国主义思想十分浓重。

日本学生鄙视地称呼侯御之为“小支那女子”,这让一向好强的侯御之十分的气愤。

侯御之没有和那些日本学生吵架,她明白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成绩说话。

勤奋好学的侯御之18岁就大学毕业,22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会讲七国语言,她的优秀让那些日本学生自愧不如,由当初的鄙视变成了尊重。

日本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你弱小,他欺负你;若你强大了,他一定尊敬你。

强者为尊,强者为王这句话放在日本再恰当不过了。

侯御之成绩优秀,她并不是个书呆子,多才多艺的她嗓音清亮,会唱意大利歌剧,会演奏钢琴,每次参加聚会,一定会成为焦点人物。

各国领事馆的外交官都非常欣赏侯御之,称她为“公主殿下”如果聚会中没有侯御之,大家必然会问——

“今天公主殿下怎么没有来?”

侯御之在日本是众星捧月的公主,无论什么人都无法掩盖她的光芒。

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自然是男人追逐的对象,侯御之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求爱信,可她对这些男人不屑一顾,因为自己的心中己经有了意中人,他就是同在日本留学的杜重远。

杜重远的家境不能与侯御之相比,他只是吉林怀德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在19岁时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工业大学学习陶瓷制造专业。

侯御之看人从来不注重家境,只看重这个人的性格能力,杜重远性格温和,又有能力,符合“公主殿下”的审美标准。

杜重远很早就仰慕“公主殿下”的大名,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中结识了“公主殿下”,从此以后两人书信往来,情话绵绵。

侯御之一心编织着共结连理的美梦,突然有一天,她发现杜重远竟是一个有妇之夫,而且还有4个女儿。

人家已经有了妻子女儿,自己怎能夺人所爱?

侯御之决定抽慧剑斩断情丝,她不再接受杜重远的信,也不再与其见面了。

杜重远和妻子是父母包办婚姻,他们没有一点儿感情基础,夫妻俩分居两地,早就互不理睬了。

杜重远将自己与妻子的实际情况写信告诉侯御之,可侯御之看也没看就扔在一边了。

难道今世注定与心中的女神无缘,杜重远怀着一颗失落的心回到了中国。

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杜重远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在沈阳集资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制陶工厂——肇新窑业公司

1932年秋,侯御之在日本听闻“九一八”事变,素有爱国情怀的她放弃了日本许多名校的重金聘请,毅然决定回到中国。

回国后的侯御之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原本心止如水的她又遇到了杜重远。

杜重远再次遇到侯御之,欣喜若狂,他激动地告诉侯御之自己已经离婚了,可以自由地追求心中所爱之人。

可侯御之听了,既没有激动,也没有兴奋,她是一个非常注重名誉的女人,她怕和杜重远恋爱将来会说不清楚,她再一次拒绝了杜重远的爱情。

杜重远已经失去过一次机会,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他自己动手做了一只风筝,挂在侯御之宿舍的窗户底下,风筝的正面写着——

“不传消息,只传情。”

风筝的背面又写道——

“我在这里等你。”

侯御之看着这只风筝,她心潮起伏,她爱杜重远,她早就爱上他了……

既然俩人彼此相爱,又何必顾虑那么多呢?

侯御之终于敞开心扉,接受了杜重远的爱。

1932年,这对有情人在北平订婚了。

1933年,杜重远与侯御之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新婚之夜,侯御之小鸟依人般地倚在杜重远肩头,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杜重远出巨资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路)买下了一所豪宅,侯御之对房子很满意,她只知道丈夫为了结婚而买了房子,不知道房子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杜重远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了许多左翼书籍,他从日本回到中国后,又认识了周恩来、潘汉年等共产党领导人,并且与他们结为了知己。

为了方便上海共产党召开秘密会议,杜重远以结婚的名义买下了豪宅,侯御之一直到结婚后才慢慢知道的。

侯御之是个做学问的人,她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丈夫既然这么做了,妻子也只好跟从了。

当时的侯御之虽然不明白什么是共产党,但她了解自己的丈夫,她知道丈夫不会做坏事。

杜重远家常常有陌生人进入,早就引起了汪伪政府的注意,特务们经常在房子周围打转,这让侯御之心惊胆跳,又无可奈何。

侯御之担心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出事的,果然有一天,杜重远与潘汉年、胡愈之、高崇民,孙达生等正客厅的麻将桌上商量如何揭露日伪阴谋的时候,突然闯进了一队人马,这其中包括日本宪兵。

这队人马来势汹汹,情况万分危急,侯御之灵机一动,换上一件高贵的和服,傲慢地用熟练的日语责问来访者为何私闯民宅。

侯御之责问完了,不等这队人马开口,又带着他们到了大客厅,这里挂着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黄炎培和张公权的照片,吓得日本人不知所措,连声道歉,狼狈地溜走了。

潘汉年在事后称赞侯御之是“女诸葛”,侯御之却说当时的她只是故作镇定,其实心里面怕的要命。

杜重远是东北人,他渴望早日收回东三省,于是创办了《新生》周刊,常常揭露日本的狼子野心,号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齐心协力共同保卫家国。

1935年,日本人故意说《新生》有诋毁天皇的言论,国民当局迫于压力下令逮捕了杜重远。

这时的侯御之得知消息后,立即四处奔波,营救丈夫。

经过几日的奔走呼吁,杜重远被保释出狱了,他感激地看着妻子,侯御之则心有余悸,有苦难言。

1936年,杜重远为了收复东三省一事去了西安,他与张学良谈了很久很久……

张学良愧疚自己丢失了东三省,他听了杜重远的话,决定促使国共合作,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让蒋介石颜面丢尽,他迁怒于杜重远,派陈立夫将其押送南京。

杜重远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他深感自己对不起妻子,在机场与侯御之泪眼相对,欲诉还休。

侯御之自从嫁给杜重远之后,好日子没过几天,一天到晚胆颤心惊,她望着丈夫,六神无主,摇摇欲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是侯御之写给杜重远信中的一句话,她坚定地表明丈夫虽然危在旦夕,但作为妻子的她一定会照顾好家人的。

好在事隔不久,国共再次合作,杜重远获释了。

侯御之与杜重远结婚后养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真希望丈夫平平安安,夫妻不要再分离了。

东三省迟迟没有收复,杜重远心急如焚,1938年,他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决定带着妻儿去新疆继续抗日。

当时新疆的军阀盛世才是杜重远留日期间的同窗好友,天真的杜重远以为盛世才会帮忙收复东三省,哪里想到他竟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小人。

杜重远来新疆之前怕妻子讨厌那儿的环境,所以只说新疆好的地方,侯御之听了丈夫的话,也想领略一下异地风光,所以带着三个孩子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新疆。

侯御之到了新疆,才发现这儿无比荒凉,连所好的学校、好的医院都没有,感到上当受骗的她对着杜重远大发雷霆。

杜重远自知理亏,他好言细语地劝说妻子不要生气,等到抗战胜利了,一定带她和孩子回上海。

侯御之听了丈夫的话,她不再抱怨了,既来之则安之,她带着孩子在新疆安顿下来,一住就是五年。

五年的艰辛唯有自知,侯御之什么苦都不怕,只求和丈夫孩子共度一生。

起初杜重远在新疆受到盛世才的礼遇,被任命为新疆学院院长。

杜重远是个读书人,他单纯地认为新疆是个好地方,盛世才是个开明的领导人,他为这位“开明”的领导人写了一篇文章,吸引了不少文艺界人士来到新疆,这其中就有赵丹夫妇、王为一夫妇,徐滔夫妇等人。

为了提高新疆学院的教学质量,杜重远费尽心思聘请了萨空了、茅盾,张仲实等人前来任教。

盛世才冷眼旁观着,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他的心中只有利益最重要,收复东三省,赶走日本人只是表面文章。

1941年,盛世才看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他立即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借故杀害了毛泽民、陈潭秋等共产党人。

茅盾在事前己察觉形势不妙,他借口为母奔丧,带着妻儿匆匆逃离虎口。

杜重远则没那么好的运气,他被免去了新疆学院院长一职,随后又与妻儿一起软禁在家,失去了自由。

侯御之抱着三个孩子,忧心忡忡,她已经知道在劫难逃,可杜重远依然抱有幻想,不相信同窗好友会伤害他。

终于有一天,杜重远被带走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杜重远被押走后,侯御之想尽了一切办法,可丈夫如同人间蒸发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某一日,有人告诉她杜重远早在四个月前就死了,他死得很惨,在狱中身受十几道重刑,被折磨地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最后盛世才亲自用刑烧其下身,逼迫他承认自己是共产党派来的特务……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

侯御之捂着耳朵,她不要再听下去了,她不吃不喝,整个人像死了一样……

“妈妈,妈妈……”

孩子们的呼喊声唤醒了侯御之,她想起了丈夫临行前的嘱托,为了孩子千万不能走绝路。

侯御之向盛世才方面提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杜重远已被秘密处决,挫骨扬灰了。

伤心的侯御之只领回丈夫的斑斑血衣,她想带着孩子们尽早离开新疆,可狠毒的盛世才又怎么会放过他们呢?

由于周恩来、宋庆龄的干涉,盛世才不敢公开处死侯御之及孩子,歹毒的他命令士兵将他们关押在结核病院。

侯御之及三个孩子终日和结核病人在一起,不久之后他们母子四人都染上了结核病。

盛世才知道了,心中暗喜,他以人道主义为由将侯御之及孩子转送到原来的住处,说是要为他们请医生治疗。

侯御之与三个孩子被囚禁在住处内,盛世才既不派医生,也不许别人送吃的,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侯御之及孩子困死在新疆。

侯御之不愿这样坐以待毙,她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几次闯进戒备森严的督办公署,恳求他们手下留情,放过自己和无辜的孩子。

督办公署都是盛世才的亲信,当然不会同情侯御之及孩子,他们掐着侯御之的脖子一路拖了出去……

求告无门的侯御之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个小皮箱,里面还有几瓶果酱。

当年,侯御之怕新疆没有好东西,特地带了十几个装满衣服、食品的皮箱,因此还遭到丈夫的批评。

侯御之幸庆自己考虑周到,她打开皮箱,发现几瓶果酱都发霉了……

为了活命,侯御之将果酱上的霉点刮去,自己吃一点点,三个孩子各吃一勺,然后大家躺在地上不动,保存体力。

这样日子一直到1944年才结束,因为盛世才被调往重庆,劫后重生的侯御之带着三个病弱的孩子离开了新疆。

丈夫在新疆含冤而死,自己吃了那么多的苦,三个孩子一身病痛,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侯御之带着孩子们来到了重庆,她写了诉状向国民政府控告盛世才,可惜真相没有黄金香,侯御之的控诉无人过问。

悲愤交加的侯御之对国民政府彻底失望了,这个世界没有公理,她带着病弱的孩子回到了上海。

家还是原来这个家,可惜没了男主人。

侯御之站在门口,回想往事,悲从中来……

三个孩子由于新疆不幸的遭遇,身体都很差,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住院,侯御之强打起精神,尽心照顾着他们。

杜重远在新疆遇难时,侯御之不过30出头,依然有很多人追求她,可侯御之心里只有杜重远。

侯御之做了一只风筝,上面写着“我在这里等你”,孩子们身体好些的时候,她便带着他们一起放风筝,怀念自己的丈夫。

有一天,侯御之的儿子不小心让风筝断了线,他立即哇哇大哭起来……

“不要哭,风筝线断了,它才能去新疆找爸爸呀!”

侯御之轻声安慰着自己的儿子,她含着泪看着漂远的风筝,她真希望风筝真的可以找到杜重远。

三个孩子的病时好时坏,有一天,大女儿胸膜结核恶化,医院发出七张病危通知,侯御之急得团团转,看着病床上痛苦的女儿,她心如刀绞。

坚强的侯御之从不在孩子面前哭泣,每当孩子想爸爸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爸爸就快回来了”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侯御之才躲在角落,放声大哭一场。

抗战胜利了,内战又打响了,因为孩子们总是生病,侯御之无法出去工作,她在无奈中卖掉了房子,边给孩子看病,边打听哪里有便宜的房租。

母子四人到处租房,四处求医,家财散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走投无路的侯御之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请求他照顾杜重远的孩子。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侯御之及孩子结束了漂迫的生活,他们一家人总算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随着孩子们身体有了一定的好转,侯御之决定让三个孩子出门求学。

三个孩子因为身体原因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侯御之亲自给他们授课,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让孩子们完成了中小学的全部课程,

1963年,三个没有上过中小学的孩子顺利通过了高考,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侯御之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三个孩子终于长大成材了,她相信丈夫在天之灵也会高兴的。

现在国家太平了,不会再有波折了。

侯御之和三个孩子都认为苦难已经成为过去,可是1966年的一场风暴又让他们陷入绝望之中……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什么旧的都要打倒,由于侯御之在日本留过学,又会讲英文,她被划为另册。

温暖的家不再温暖,东西都被抄走了,人也被打倒了!

侯御之带着大女儿又开始逃亡了,可逃到哪里都被人赶了出来,最后还是精神病院收留了她们。

“妈妈,我实在受不了了,我们一起死吧!”

绝望的大女儿哭倒在母亲怀里……

“在新疆那么苦,我都不想死,现在更不想这么做,天总会亮的。”

侯御之坚定地对大女儿说道……

大女儿在母亲的呵护下活了下来……

二女儿在家常受人打骂,她常常跑到坟地躲避……

小儿子被绑在床上好几天,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侯御之和三个病弱的孩子咬着牙,期盼着这场风暴早点过去。

1981年,改革的春风吹满地,经历磨难的侯御之和孩子们迎来了新的人生。

此时的侯御之身体很不好,但她仍然乐观向上,身患重病的她坚持为丈夫整理文集,鼓励孩子们努力奋斗,报效自己的祖国。

侯御之的两个女儿去了香港,开了建筑公司,几年下来成绩斐然。

遗憾的是,杜重远最疼爱的小儿子因为饱受催残,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儿子的去世让侯御之痛不欲生,幸好两个女儿格外孝顺,给了母亲最大的安慰。

侯御之为了丈夫牺牲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孩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1988年这个无怨无悔的女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86岁。

侯御之的两个女儿还在努力奋斗着,因为健康原因她们只能选择单身……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907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87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298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86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3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88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75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7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19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19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3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5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65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94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95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84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