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很内向,怎么办?”
“老师,你能不能多给孩子一点展示自己的机会?他太内向了。”
无论是家访还是约谈,我都逃不了这样的提问。可见,在家长们眼里,孩子内向是一件很头疼也很麻烦的事。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00个家长中,就会有99个认为孩子内向是一件坏事。
在这个外向者主宰的社会,内向者似乎与周边的人格格不入。
“他们不会来事,会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他们害怕聚光灯的光芒,总是躲在安静的角落,会不会被忽视?”
“他们看上去慢吞吞,会不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掉队呢?”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家长们怎能不着急、不焦虑呢?
但是即使他们使出全身力气,也没能把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内向。
一、孩子为什么内向?
心理学研究证明,内向和外向是生理决定的。换句话说,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在孩子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至于是否遗传,就没有人能说得清了。有趣的是,两个外向的人可能生出一个内向的孩子,同一对父母也可能生出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孩子。
社会上对内向者的刻板印象是:羞怯、腼腆、不擅交际、沉默、自我、闷骚。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内向者和外向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获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不同。
外向者会从外部的社交、互动中获取能量,人越多玩得越嗨,精力越充沛;而内向者偏爱安静,嘈杂的环境、开放的社交活动都会让内向者感到身心俱疲,他们需要在独处中补充能量。
所以,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看孩子是喜欢群居还是独处就行了。
二、内向的孩子真的无药可救?
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
孩子内向不是病,要医治的是家长们的心病。内向的孩子就像左撇子,你硬逼着他用右手,那他必定显得拙劣。
如果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内向者心思细腻,内心丰富,懂得停下来品味人生;他们热爱学习,懂得厚积薄发,尤其擅长艺术创作;他们情商高,精通谈话的艺术;他们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更是值得深交的良师益友。
爱因斯坦是个典型的内向者,他说:“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
其实,世界上很多领域的顶尖人才都被内向的人承包了,比如艺术领域的梵高、贝多芬、达芬奇,心理学领域的荣格、阿德勒,经济领域的比尔盖茨、巴菲特、马云,都是内向的人。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内向者就比外向者优秀,我只是想让家长去尝试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期盼他们长成“别人家的孩子”。
三、如何让内向的孩子一鸣惊人?
第一招:别逼孩子外向,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气质去享受生活。
我是一个内向者,30年来,我一直因我的内向而羞愧。从小,我身边的人总是指责我“胆小”“孤僻”“憨”,他们屡屡把我从他们身后拽出来,强迫我去跟别人打招呼、聊天,从不管我乐不乐意。我有时似乎能听见他们说“那个拿不出手的家伙”,尽管他们并没有真的说出来。
这些指责和埋怨让我觉得内向是一件顶坏的事情,所以我也努力去尝试改变,我主动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主动去跟别人搭讪,努力把自己表现得活泼一点,风趣一点,可是,戴着面具的生活实在是太累了,我经常一回到自己的小窝就开始莫名其妙地蒙头大哭,哭过了就开始沮丧、自责,“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到?”。
这种情绪一直压抑着我,久而久之,内向就发展成了自卑,“我有缺陷,我不如别人,我不行,我做不到”这些声音一直萦绕在耳畔,挥之不去,直至现在。
即便高中时英语考了全年级第一,即便考上了211学校,即便成功进入公务员队伍,这些事情都无法让我感受到哪怕一丝丝的快乐,因为总有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是不如别人的,你获得成功都是侥幸……
内向不等于自卑,但是为什么内向的孩子大多会自卑呢?就是因为社会的成见。
内向的孩子像小草,再怎么浇灌都不会变成玫瑰。但是小草坚韧不拔,即便在石缝里也能生存。
家长们根本没有必要为孩子的内向而担忧、难过,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气质去成长,去享受生活,也许你会发现:内向的孩子更有出息。
第二招:别过度使力,细心呵护才是正途。
教育孩子就像吹气球,气吹得太足,迟早会爆炸。狼爸、虎妈式的教育绝对不适合内向的孩子。因为内向的孩子心思本就十分细腻,对一件事情总爱去琢磨,容易把细小的问题放大。
不要去跟内向的孩子争辩,更不要时常指责他,在你眼里只是一句批评,可在孩子心里可能就是房屋崩塌了。当你给予的压力大到他们无法承受时,他们就会彻底封闭自己,变得孤僻,或是开始叛逆,成为反面教材。
尤其要注意的是,内向的孩子有较强的内疚感和羞耻感,切勿当众指责,这可能会给他们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
我小时候,父亲总是外出打工,我对他的记忆少得可怜,但有一件事我记得很牢。
我5岁的时候,听信童年伙伴的唆使,回家偷拿了5块钱去买果冻吃,这事让父亲知道了,他让我跪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整整一个下午。
我跪在地上,似乎地上插满了钉子。如果有路人经过,即便只是朝我看一眼,我都羞愧得无地自容,我多希望天赶紧黑下来,我多希望自己立刻就此消失。当我意识到这一切都无法实现的时候,我多想爬到他面前去恳求他放过我啊,可是只一眼我就放弃了,因为那一眼里满是他严厉而冷峻的目光。
内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呵护,严厉的教育必然失败。也许你当下能够用武力压制了孩子,但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更加逆反,更加危险。
其实,内向的孩子根本不需要严厉的教育,当你觉得他们吵闹时,或许只要作出一个“嘘”的手势就行了,当他们犯错时,你或许只要看一眼就解决了问题。
第三招:给孩子创造耐寒区。
内向的孩子在外部世界很容易感觉到累和疲劳,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去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我们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耐寒区,或者说充电站,在这个耐寒区里,孩子可以有无限的自由,想说话就说话,想睡觉就睡觉,想发泄就发泄,想不理人就不理人,这是他们充电的方式。
内向的孩子讨厌变化的环境,当环境变化前你得及时提醒,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预判和想象。
比如说,当你要带孩子去参加一次晚宴,你就要提前告诉孩子,今天要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会有哪些人参加,你需要做些什么,该如何做等等。当孩子预料到晚宴将要发生的一切,就不会感到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第四招: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虽小,但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并非什么都不懂。
父母应该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尤其是内向的孩子,他们被尊重的愿望和情感需求更加强烈。
我们家就有例会制度,一般是一至两周开一次会议。
有时候说说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成就和不足,相互之间批评和表扬;有时候一起讨论一下家里的重大事件,比如奶奶生病了,谁来照顾,舅舅家的小宝宝出生了,我们什么时间去探望;有时候对大额支出进行表决,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
当孩子真的被重视,他们几乎不需要你的严厉批评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写在后面的话
每一个内向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花朵。
就像玫瑰会长刺,牵牛会爬树。
就像葵花向日开,昙花只一现。
就像桃花春日红,菊花抱霜死。
家长们,不如放下心中成见的大山,做一个佛系园丁,让我们的孩子自由舒展,尽情绽放。他们真的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