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全省拜名师跟岗培养”项目初中数学组研修简报(四)

富有设计感的合影

      学习是需要不断坚持和进步的,今天,5月16日,我们继续向袁老师学习。上午,学习的主题是《设计,学习》。犹如南山实验学校很有设计感的网红拍照地点一样(如上图),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设计。

      袁老师告诉我们,现今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非常重要。我们的教学范式经历三个时代,由经验模仿到计算机辅助,再升华到如今的数据驱动范式,发展十分迅速。

袁老师讲解教学经历的三个时代
教学范式的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的教学需由原来的技术驱动转化为设计驱动。数学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因此袁老师向我们重点推荐技术驱动下我们可以使用的网站、软件等。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教学支持:

教学支持

我们非常认真地听袁老师介绍钉钉

我们认真听袁老师介绍钉钉

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

      有了技术的驱动,设计在教学上的驱动就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袁老师讲解教学设计

      袁老师告诉我们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与教案不同,教学设计是一个大范畴,需要教师融入很多智慧。一个教师要想做出好的教学设计,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这需要我们去琢磨,但绝不要把设计想得太难,创造是设计,改良也是一种设计,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人人都是设计师

      随着设计主题的开展,下午我们迎来了微课制作的培训。

袁老师讲解微课制作

     开始由南山文理实验学校的陈苓丽老师主持,她给我们带来了三位有着丰富制作微课经验的老师。

      第一位是揭晨芸老师,她在微课制作的工具上面很有心得,现场给我们展示了她的“宝物”。把微课制作化繁为简,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

揭老师展示法宝

      紧接着是赵欣老师,她从课型和软件分享等角度向我们介绍制作微课的方法。

赵老师专业解读微课制作

      最后给我们分享的是在微课制作有很大成就的张梦琴老师。她的微课制作从一开始的摸索,在领导的大力鼓舞下到慢慢成熟,甚至借由公众号得到市教研员的认可和推广。张老师不仅技术上值得我们学习,她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张老师用微课展示她的物理时光

      在三位老师的讲解下,微课制作离我们并不远。正如袁老师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是设计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出有自己风格的微课。

      接着,袁老师就微课制作向我们分享经验方法,也推荐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软件,如coursemaker,Camtasia,汗微等,并就微课制作给我们做了展示,每个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摸索,有了很大的收获。

我们认真听讲

      我们认真学习微课制作,相信我们会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认真实践操作

      课程结束后,袁老师带学员到校园看南山文理实验学校的设计成品并合影留念。

随处可见的设计

      培训结束后,所有成员十分感谢南山文理实验学校多位老师的分享,他们都有话说。

      陈醒蕾:今天让我重新面对久违的微课,知道了便捷的制作微课工具,我们要把教学的多元化用起来。看到了文理团队里的精英们为我们分享他们的日常微课以及公众号的制作等,感慨好的工作环境是可以造就人才的,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分清好坏,朝想去的地方奔去!

      付叶平:今天上午,袁朝川老师做了《设计,学习》讲座之后,学员对“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下午文理学校揭老师、赵欣老师、张梦琴老师、陈苓丽老师进行高水平的微课制作分享,紧接着袁朝川老师进一步对如何制作微课从技术层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可操作指导!收获颇丰!

      吕巧玲:“教学设计”与“教案”等同吗?信息时代的教学“新四样”是什么?“微课”如何制作?今天的学习,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个谜团。文理学校的老师们让我大开眼界,见识到了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特别是袁老师和梦琴老师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做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专题,让我特别敬仰,他们都是热爱教育的有心人。

      李慧玲:如果你可以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你会发现即使没有面对面,你也可以帮学生解决问题。而这些可以通过微课、直播等实现。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才能高效教学。

      邓丹怡:今天学习微课的制作,文理学校的精英们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录课、制作微课软件,张梦琴老师分享了她的日常微课制作带来的成就感,满足了不少课上没听懂而又可以课后好好回顾知识点的孩子们的需求!袁老师再次详细讲解微课的短小精悍以及制作微课前的必要准备,袁老师的微专题让我打开眼界,能够在短时间解决一些专题,节省课堂的时间做到高效高质量!今后我也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发展,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添加微课制作的元素从而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肖素华:今天文理学校的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微课制作以及微课独特的特点,解决了我们平常上课学生没听懂可以通过微课重新复习。袁主任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几种微课制作工具,非常实用,出来学习总是会收获的,加油啊,学到的东西不用就会荒废,一定要多用多实践!

      吴春宵:我们要虔诚地蹲下来与孩子们对话,聆听孩子们的发言中智慧生长、生命拔节的天籁之音!旨在把课堂上到孩子们的心里,植入孩子的魂里,进而创造生一种养人的教学艺术品!

      刘小月:今天有幸看到文理学校精英们为我们分享了微课的制作以及微课独特的特点,老师们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钟利文:今天让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学到了怎么样让公众号变得更漂亮,并且制作出来自己的第一个公众号,下午更是让我们见识了微课的制作方法,展现了他们学校对微课的学习,以后我也会努力去参加这些活动。

      蔡美诗:做好一件事不难,关键是要坚持做好一件事。微课的制作于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会在这方面不断探索。



文字图片编辑:蔡美诗

校对:李慧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