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十月的秋,天黑的越来越早。刚过五点,天空像涂抹了一层淡墨。
我在阁楼看书,静静的。咯吱一声门响,女儿兴奋地大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你快下楼”,这些声音全都清晰传到楼上。“下来了,下来了。”我回答急促,匆匆下楼,迎接放学回来的女儿。
这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家伙,对我笑得像花儿一样,才放下重重的书包,跑到我跟前,笑着对我说:“爸爸,你看我写作业吧。”“好的,那赶紧写吧。”我走到沙发旁,坐了下来。
入学一个月了,我第一次看她写作业。“把我的小三线找出来”女儿抱着张开“大嘴”的粉色书包,到我面前。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地问:“什么小三线?”“小三线就是小三线,你找呀!”她的回答有些不耐烦。姥姥径直走来,从书包里翻出了小三线,笑着解围:”你爸没看过你写作业,哪里知道小三线呀?“原来是语文作业本,现在叫小三线。
一切就绪,女儿熟练地打开Ipad里的钉钉,调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桌上架起了Ipad,坐在小板凳上,趴在桌上,对照Ipad正准备写时。突然抬头满脸疑惑地问:“你不坐在我旁边,看我写吗?妈妈都是坐在我旁边看我写的。”“爸爸坐在沙发上,你写完了,我检查一下就行了。”“那好吧,我写完了你检查。”她撅着嘴回答。
看着女儿静静地写字,我心里满是喜悦和高兴。淡粉色的铅笔在本子上,一笔一画慢慢刻着,这都是妈妈的功劳。记得开学的前几天,那个字和拼音,写得有大有小,歪歪扭扭,十分难看。妈妈坚持让她擦去不断重写,直到写得规整。哪怕泪水如柱,哭声如雷,姥姥一旁陪着流泪,都不放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方块字一笔一画如同雕刻了。她发现我在看她,她歪着头,瞪着眼,望我嘿嘿笑,我让她赶紧写,一会妈妈就回来了。六岁多的孩子,趴在桌上写作业,真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卫生间不断传出姥姥搓衣服的声音。孩子的贴身衣服,姥姥总是手洗,以便更干净。厨房里,姥姥蒸了一条鱼,香味氤氲着整个家。姥姥端着小盆,穿过客厅,到阳台晾上衣服。小心停在女儿的身后,伸头看看女儿的作业。女儿发现了,转身用力推姥姥过去,不给姥姥看。隔代的溺爱,让女儿对姥姥的态度有些放肆。
窗外,天已黑透。满屋亮堂的灯光,照得家柔和而安宁。“啪啪啪”几声轻轻的敲门声,妈妈回来了。进门就是笑,对着孩子笑,对着姥姥笑,对着我笑。孩子的作业已经写完,绕口令已经背诵。女儿看着课表,在姥姥的帮助下,收拾好了明天上课要用的课本。我大声夸她真棒。
晚饭时间了,中午剩的几块鸭腿肉,又端上了新蒸的鱼,几片馒头主食。一家人围着一起,这点点滴滴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