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荣
今天,终于看了贾玲导演处女作巜李好,李焕英》,从大年初一开始,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络工具上反复被提及,热得有点烫人,再加上观影后的良好口碑及尖挺的票房,还有催泪弹的狂炸效应,购票一看自然而然,进入影院之前,我特意买了一包面巾纸以备不时之需。观影感受如下:
1,这是一部可以让你笑出眼泪又哭出眼泪的电影,它的母女亲情直击人们最原始的脆弱,母亲的爱和失母的痛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2,与其说它是一部亲情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部青春怀旧电影。影片开头贾玲穿越回了中国八十年代。画风的突变伴随着巜路边的小姑娘》的迪斯科舞曲,让很多70后80后激动不已。排球,划船,自行车,青年女工,街头混混,还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欢快乐曲都是标准符号,那时的青年都有着一种火热的建议社会主义的激情,很中国,很八十年代。
3,演员演技比较自然,沈腾和李赫的加盟让人们期待的喜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贾玲的演出基本本色,因为她演的是自己。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相差二十年,我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变的是人性。例如,攀比和嫉妒真的是很多人奋斗的原动力。人们往往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满又拧巴。
5,这部电影有一句台词出现了两次“我希望我的女儿健康快乐地活着",这一点很让人动容,我们熟悉的父母的台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人上之人,让父母接纳子女的平凡甚至平庸其实真的很难,这种母爱让这部电影有一种贴地气的真情,相对于手拿棍棒的虎妈式教育更能让人接受。但是,台词是这么说了,但是电影里随着女儿的长大,妈妈还是经常批评女儿,说她就没干过让她露脸的事,母亲的这种指责成了女儿心中的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所以在穿越回过去的情节中女儿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母亲露脸高兴。比如帮她买回全厂第一台电视机,并且反复对大家强调要成为以后的谈资,帮母亲打排球比赛,让妈妈出尽风头,她甚至想让妈妈嫁给别的男人,原因就是可以不生下没出息的自己。这种女儿对妈妈的爱其实就是在弥补妈妈的很多遗憾,而这种遗憾的根源更多地来于妈妈对女儿的失望和不满。所以,理念和情节略有冲突。
4,电影中有一个感人的画画,妈妈为节省车费,在漫天风雪中踽踽独行,演员演得很形象,这个背影像极了一个中老年妇女体态,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节省。作为上一代的父母省吃俭用太常见了,我有一丝困惑,这种在风雪中的艰难行走是否有一种必要?为了省车费,摔伤了身体是不是因小失大?在已进入小康社会物质生活已满足的当下,父母的爱一定要通过极尽地节省金钱来表达?父母和儿女共同享受物质是不是就意味着爱的不足?都挺好不是挺好?如果女儿在车上回头,是不是又加重了女儿的一种愧疚。爱,的确需要表达,但不要成让爱成为一种负担。
5,电影片尾的音乐也不错,最后沈腾的献唱又贡献了一波流行。然而还是没有满文军的《懂你》更能传达此情此境,我觉得。
6,影片中女儿有两次直接叫妈妈的名字,似乎有点违背传统的礼仪,毕竟直呼其名让人多少觉得一种不尊重。亲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