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回国的第三天。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扑面而来的熟悉和亲切感渐渐地模糊了我的记忆,让我在巴基斯坦的经历变得虚无,好似一场奇妙的梦,梦醒了,生活依然照旧。不想就这样让这次经历渐渐地被遗忘,虽然它不全是欢声笑语,毕竟它真是存在过。所以,我得在彻底忘记之前有一点一滴地回忆。
记得去巴国时的旅途是坎坷,坎坷到我差点放弃。可一想到已经为这次巴国之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选择继续走下去。于是,在7月26日这一天有惊无险地到达了Intern
House。
21个人住在四个大小不一的房间里,没有床!好在有空调、电扇、有WiFi,拥挤是肯定的。只是当时觉得有多拥挤,现在想起来就有多温馨。虽然,每天至少停电5个小时,WiFi只能用来浏览网页,没有热水洗澡,偶尔停水,垃圾成堆。虽然,21个人中有15个都是中国人。虽然有时候会因文化差异和荷兰的妹子争论。虽然,在这个house里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睡觉和等待,等待Lahore的AIESECer接我们出去吃饭,游玩。等待的过程往往是让人崩溃的,因为他们的巴基斯坦时间15分钟往往意味着一两个小时!
我选择的项目是女权,在一个叫Kaarvan Craft Foundation的NGO里当实习生。Kaarvan的目的在于为贫穷的巴国妇女提供学习制作手工制品的机会,让她们能够参与社会生产,提高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家庭、社会地位。
7月27日是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心情忐忑地进入办公室,和所有的小伙伴Say hi后,发现还是没记下她们的名字,这让我十分内疚。然而,这份内疚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到一个乡村的Training Center对Kaarvan的trainee进行采访。据说,我是幸运的!第一天工作就有任务,可以离开办公室。平时没有任务的时候,基本就是在办公室里喝茶。我也赞同我的幸运,幸运的是认识了一些善良、友好的小伙伴。
一开始看见Sumayya画的这些人物漫画,我只以为是她的个人画风,可在summer camp中发现那些学生的画风也如此魔性,我就认定了他们是一个老师教的美术.
Trainee们热情地给我们展示她们的作品。在交流中一位trainee满怀期待地问我:中国的签证好不好拿,她的手工品能在中国卖出去吗……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我是不确定的,但显然肯定的答案会让她们开心。看到她们欣喜的神情,我却有一些伤感,因为我了解到巴国的普通妇女想要离开家庭到国外生活是很困难的。
很感动于巴国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在拉合尔可以看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清真寺,或独居一隅,庄严神圣;或立于闹市,闹中取静。每日有固定的五个时间段,所有的清真寺会放宗教的音乐来提醒人们该祷告了。曾经和一位NGO里的女士聊到过宗教的话题,她很惊讶大多数中国人没有信仰。她疑惑地问我:如果有不能跟亲人和朋友分担的困难和疑惑时该怎么办。我说:藏在心里,让时间冲淡它。她不赞同我的做法,她说:我们可以告诉安拉任何事情,也可以从安拉那里得到安慰和原谅。
有一次去到了一个古老的清真寺,它不像巴德夏希(巴基斯坦第二大清真寺)那样宏伟壮丽、门庭若市,寺内的一砖一瓦都可以暴露它的年龄,寥寥的游人凸显了它的静谧。光着脚走到净池边,像穆斯林一样虔诚地洗手,穿过广场,在寺内聆听着信徒的祷告。登上塔顶,俯瞰着整个Old Lahore,不远处寺顶的白鸽"咕咕"地叫着,内心是从未有过的平静。在那一刻让我对宗教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宗教信仰也算是一种在特定人群中达到某种共识的道德准则,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并指引人们作对的事并给人一种心灵的寄托。与神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让自己得到安慰和救赎。
本是抱着要把生命交给国家的觉悟去印巴边界看降旗仪式的!结果去了才发现看着印巴两国的旗手隔着一条线对踢,还有热血沸腾的群众也是挺有意。印、巴两国虽然有很多矛盾冲突,但从这个每日举行的降旗仪式中可以感受到的不是敌对和冲突而是强烈的爱国氛围和对边界和平的向往。
在这一个月里,我已经习惯与用手吃各种传统的巴基斯坦食物,和当地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会说:“Armi, you look so Pakistani the way you
eat food!”。但这个习惯的结果让我在一段时间不能很好的控制筷子,以至于在想教当地的朋友使用筷子时无能为力。
夏天的拉合尔要么滴水不下,要么大雨倾盆。每一次的倾都会让intern house变成游泳池,准确的说是让整个拉合尔城都变成游泳池!公路上积起的半米深的水足够让小孩在里面戏水,让汽车变成游轮!那一次卡拉奇的EP来拉合尔玩,我们几个小伙伴坐着rickshaw,冒着暴雨,游过大半个拉合尔城就为了碰个面,也是蛮拼的!
如果没有去过巴基斯坦,很难想象中国人在巴国是多么的受欢迎!去到一个公共场所,会有许多的当地人要求握手、合照;反复重复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好兄弟,感谢中国政府给予他们国家的帮助;还会问我们喜欢巴基斯坦吗,当我们说yes,他们立刻变得无比欣喜。
在这一个多月中曾被多次问到:为什么选择巴基斯坦。但我始终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现在整理着这些零散的回忆,让我找回了选择巴基斯坦的初衷。我选择巴基斯坦是因为想看看这个中国在世界上唯一一个忠诚的朋友,想要走进这个把所有军备帐篷和一些救援物资用改装的无座飞机第一时间运到汶川支援的国家,想要了解这个把中巴友谊写入教科书的国家,想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想要感谢巴国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和热诚……
虽然,在这一个月中我能做的真的很少,看着随处可见的乞讨者,家庭贫困地位低下的妇女,富人家里的仆人,贫民区里的小孩子,我是无能为力的,也只有无奈了!但也许会真的就像一个当地朋友说的那样: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巴国在发展,他需要时间。也许十年二十年后,你再次回到这里又会是全然不同的模样。我们能做的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然后双手合十。
在拉合尔的32天里,我不知道我的存在有没有让我遇到的人有一些好的改变,会不会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我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确定的是我会记得那个在拉合尔的夏天、那群人。我会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更加努力地让自己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