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11月12日,在双11当日,阿里巴巴再度创造了销售新高纪录,平台交易总额达到了178亿美元,比去年的143亿美元增长了24%。
每年的双11,商家都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打折、降价、换购、返点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剁手党们纷纷下单,兴趣盎然的推动着双11销售额的飞速增长。
作为一个熬夜下单的剁手党,你一定觉得自己赚到了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往往会发笑。
1
你在学校门口的业风书店看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早就想买这套书了,价格也不算太贵,110元,正准备掏钱,同学李雷恰好经过,跟你说,这套书,书之苑书店正在搞促销,只要70元。从业风书店到书之苑书店,只要十分钟路程,你会不会去呢?可能很多人会选择去,110元的东西只卖70元,可以便宜好多呢。
又一次,在金鹰购物中心,你看到一种心仪已久的名表,虽然很完美,无可挑剔,但就是太贵,要5500元,朋友韩梅梅正好经过,说这个表在百货大楼也有,只要5450元,便宜50块,从金鹰购物中心到百货大楼也只要10分钟,你去不去呢?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想,那也叫便宜啊,5500元的东西才便宜50快,算了吧,为这点钱跑一趟,真不值得。
2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你愿意花10分钟时间去另外一家店买书,就是为了节省40元钱,可是你却不愿意去另外一家店买名表,可是那会省50元钱,都是10分钟的时间成本付出,可是为什么第一次你觉得40块钱很值得,第二次的50元钱反而不值得呢?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比例偏见。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把一个30元钱的东西还价到25元,一定比把一个200元的东西还价到195元更加有成就感。
所以,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了,我们人类是多么可爱、多么不理性的一种生物啊。
3
某通信运营商,力推月保底消费150元的通信套餐,为了促进销量,打算给订购者每月追加赠送20元的话费红包,本来满心以为,客户会很感激,并大大增加该套餐的销量,可是发现客户并不在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送的太少吗,其实不是,可能送的并不少,只是让用户感觉送的太少,在大多数客户心目中,150元送20元,13%,那算神马?
你觉得很心疼,他觉得没诚意。
4
那么,聪明的商家都是怎么利用比例偏见的逻辑来促销的呢?
打折与降价。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换购。比如刚才这个通信套餐的促销,可以尝试把这个赠送20元的话费,换成一种换购的逻辑。客户订购150元的通信套餐后,只要再加1元钱,就可以得到这个价值20元的赠送话费,这个逻辑看似跟前面没有多大本质的变化,但在消费者心中,却把这个比例翻天覆地的改变了,在第一种情况,消费者会拿20元的话费红包跟150元的套餐去对比,他觉得优惠的比例是13%,可是,在第二种情况,用一元钱来换购,他就会有拿1元钱买到20元话费的倍率感,会觉得特别的划算。
比较。比如说你是个卖电脑的,你想把一个4g的内存条单独卖给顾客,200元,顾客可能买,也可能不买,但如果你告诉他,一个4g内存的电脑,在你这儿卖4800元,可是一个8g内存的电脑,却只需要卖5000元的时候,他可能觉得,哦,这个电脑的功能高了一倍啊,可是,只需要多加200元而已,特别的划算,这个时候,虽然都只是4g内存200元大小的差异,却给客户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5
让你觉得“占便宜”了,是商家的基本功。
让你觉得“占大便宜”了,是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