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即位,一个新的时代开始。
远在京师外的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赵普,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有了东山再起的念头。
这个赵普大家应该比较了解,他是辅佐赵匡胤代周建宋的大功臣,曾经官拜宰相,却因贪财好利,在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被赵匡胤贬到外地。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二月,赵普来到京师,他首先去拜见了新皇帝赵光义,接着又去赵匡胤的永昌陵祭拜。
不久,赵光义任命赵普为太子少保,把他留在了京师。
然而,赵普不仅没有如愿再次执掌大权,反而受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卢多逊的敌视,卢多逊多次在赵光义面前诋毁他,赵普过得非常不痛快。
卢多逊不是无的放矢,他和赵普之前就不对头,赵普被贬有他的“功劳”,由于卢多逊当时正得宠,赵普只能暂时忍气吞声。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赵普担任潭州知州的儿子赵承宗接到赵光义的诏书后,来到京师与燕国长公主赵氏的女儿结婚。
赵普府上一片喜气洋洋,前来道贺的官员络绎不绝,赵普觉得有点扬眉吐气。
然而,赵承宗小两口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卢多逊就接连上书赵光义,要求赵承宗回潭州办公,赵普对此很是气愤,决定要对卢多逊正面抗。
这时,如京使柴禹锡等人向赵光义告发秦王赵廷美既傲慢又放肆,可能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发生。
赵光义广招大臣询问对策,轮到赵普时,他很干脆地回复道:“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
赵普是想重回中枢的,认为自己有独特的优势,退朝后,他又秘密上奏赵光义道:“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
赵普在这里说明自己是大宋开国元勋,把怒火撒向卢多逊,他还对赵光义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就是昭宪皇太后临终前嘱托赵匡胤传位赵光义的故事。
赵光义一听正中下怀,他立即在宫里找到了金匮,里面有赵普之前写给赵匡胤的奏折:“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赵光义大受感动,因为赵普不仅支持他称帝,而且还是哥哥赵匡胤传位给自己的见证人。
于是,赵光义把赵承宗继续留在京师,又召见赵普大发感慨:“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知四十九年非矣。”
这显然是给赵普一颗定心丸,过了几天赵光义便任命赵普为司徒兼侍中,赵普再次坐上了宰相的宝座。
秦王赵廷美原本位次在宰相之上,但他知道赵普风头正劲,而且是老功臣,就提出把自己的位次放在赵普之下,赵光义也同意了。
同年十一月,赵光义册封赵普为梁国公,这也意味着赵普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悦史君点评:赵普显然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人,他能沉住气,抓住机会也会立马向前冲,赵光义的心理揣摩也是最到位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书评人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