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30天
1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探讨他们现在的绩效考核,被我“无情地”砍掉了三分之二。原因很简单,你什么都要求,就等于什么都没做。
HR往往为了所谓漂亮的工作展现,做了许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公司制度一大堆,堪比“十万个为什么”的厚度,结果还是然并卵。当执行不下去或者没有效果时,让领导觉得我们无能,让员工觉得我们闲着没事找事,最后还让自己累得半死不活。
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庞大的体系虽然细致,但它不易灵活应对变化;简单的制度虽然给人宽松的空间,但它缺乏束缚力,最终还是要选择更符合公司当前情况的排列组合。
2.
“其实,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可是我无法说服我的领导。因为圣旨驾到:越全面越好,越细致越好。”
通常我们有这样的潜意识:我考核什么或者奖励什么,员工就会改变什么。
想起刚工作的时候,和领导一份起草制度,最终的结果是离职率在制度生效后的第三个月达到了高峰。
那阵子大BOSS觉得员工整体显得懒散,非常不满意,让我们人力资源部管理管理。作为服务行业,每天都要和客户打交道,精神面貌的重要性我们是晓得的,但对于员工的现状,我们显得无能为力。于是,这份制度新鲜出炉,而员工们则戏称这明明就是一份罚款明细。
开始的时候,的确起到了震慑的作用,尤其是看到前几位以身试法的人陆续领到了罚款通知单。日子长了,这种警醒演变成了忧心,最终导致麻木。大家直言不讳,与其如此,还不如选择离开。
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大家那阵子整体懒散,大概只是因为正值夏天炎热,人本身就容易困倦,加上淡季时间客户来的本来就少,显得大家有点无所事事。如果那时候我们人力资源部的动作是给大家送上“绿豆汤”的关怀,发动集体力量想想如何在淡季吸引客户,或许大家就不会带着怨气离开。
3.
那么,员工的怨气,到底是该堵还是该疏?
我们当然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我们需要的是寻找尽可能的最大化。原则上,员工的怨气一定是疏。而每个公司也应该有底线,明确设置不准触碰的红线。
比如说,任务量大时,员工希望能多些休班,多加些工资,甚至有员工的声音说到公司太小气,抠门。虽然这是负能量信息,可也能理解,谁也不会嫌事情少,嫌拿的多的。但如果是某个人的负面情绪长时间影响工作状态,从个人抱怨蔓延到积怨、抵触甚至传播煽动,我想就要果断采取措施了。
有时候怕的不是该怎样做,怕的是拖泥带水,瞻前顾后。
4.
一遇到人的问题,就会有许多声音来找到人力资源:你去做做这个人思想工作;你说服他怎样怎样;这个员工不行,招人吧。
在此刻,我们常常陷入一种误区:总是想试图寻找到底谁的意见更值得采纳,却忽视还有第三种方案。
记得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说是公司一位销售团队的主管,个人能力非常强,给公司创造的利润也是很高的,于是自己就给自己开了许多绿灯。像开会迟到,或者不参加,即使在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他也会很简单的说一句“拜访客户”来打发大家。时间长了,其他销售团队多少都会有怨言。
这时候我们会困在该不该遵守制度的两难境地:保守派的人认为,制度本来就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要不然不足以说服大众;灵活派的人认为,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公平可言更何况“拜访客户”这件事未必都是谎言。
这件事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真的是表面上,这位销售团队主管的自由行为吗?从我的角度看,要解决的是“公平”问题,要让大众感到“心理的平衡”。
当时给他建议是分两步:
1.私下和他达成承诺:“拜访客户”当然没有问题,请提前告知;
2.公开与其他人员达成一致:如果没有提前告知,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惩罚方式由大家来拟定(比如群里发红包,给大家买饮料,为大家高歌一曲都可以)。
人性往往就是这样矛盾,我做就可以,你做就不行!在场的其他人对这个可以肆无忌惮迟到的人现在有怨气,而当他们也可以做到有业绩时,大部分人也会给自己出现各种各样的优待。就像灵活派的人所说的那样,没有绝对公平,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其他人感到公平。
最近我个人在反思,大家问我相关人资或者管理的问题,我始终给不出一个绝对的答案,通常我也不会直接给你想要的东西。个人能力也是有限,无法像大师一样一阵见血,所以我总会问一句:你现在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觉得我是敷衍大家,而正是因为不想敷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