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对此,孔子深以为然。我想曾子得到老师赞许的原因或许是他这句话描绘了一副,洒脱、随和、淡然、和谐的景象吧。
这让我想起来,小学五年级时的某个早晨,语文老师领着大家到校园外面的田地里观察秋霜的情景。或许正是那次“脱离”课堂的教学,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的美,也正是那次活动激发了我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此事应该发生在2000年,距今已有十八载之久,至今仍记忆犹新,足见那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对我影响之深远。
作为八零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小时候一毛钱的零花钱都显得格外珍贵,不过,精神上一直是充实的。尤其是上学的时候,有艰辛,有困苦,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幸福和快乐。如今,学生们的生活质量确实高了,但是我作为老师却感受不到他们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快乐。
前天下午在给高三一个班的学生上完课后,考虑到开学后要讲新课,我一反常态的给他们布置了一些作业。之所以说一反常态,是因为我上班八年来,从来没有在周末或者假期给学生们布置过作业,即使有,那也不是课本上的。
没想到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没事,您布置的是最少的。好吧,尽管我平时觉得自己嘴皮子还是挺能说的,但是当时,我一言不发,低着头走出教室。
不知怎的,学生们的反应在我看来是特别严重的无奈!无奈之余,我的心头还笼罩着一层厚厚的悲凉。只有三天的国庆假期,却被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占据了!我不禁想问,这个假期到底是让休息的,还是让学习的?
不可否认,时间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确实非常重要。我也不止一次的给学生们说过,高三了,如果你们还想着偷个懒,还想着偷摸玩会,那就是在犯罪。我甚至还提倡他们在高考前要坚持朱熹提出来的“存天理,灭人欲”,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是,那是在平时,是在校期间,尤其是在考试前的那段时间。话虽如此,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压力,面对学校让学生们晚饭后继续在教室学习的要求,我坚持让他们在室外活动。哪怕在操场上转两圈,或者看看花池中的杂草也是好的。总之,我不主张让他们一直坐在教室,不主张通过压榨学生们的时间来提高成绩。
今天和同事交流的时候,我还想到,过分的压榨学生,只能透支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即使他们坐下来学习了,那恐怕也不是发自内心的愿意,而是被逼无奈,其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前段时间在读心理学方面的书时,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正要做一件你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启动保护程序。确实如此,比如你此时非常不愿意记忆历史年代,即使你读上五十遍,恐怕你也记不住秦朝建立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让我们匆忙的脚步慢下来,想想该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发的主动学习。并且想想,在他们攻坚克难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换种方式,也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洒脱、随和、淡然、和谐的氛围,让他们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