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吃过晚饭去麦德龙转了一圈,桐哥开学了,准备买些早餐食材,做好后勤部长。到家拿出手机,才看到好友发来的信息,告诉我赵雷的《成都》火成啥样了。其时我正在穿围裙,戴套袖,准备第二天桐哥早餐,给她回信息,正准备生活的苟且,一会儿开始诗和远方,她笑了。
每天晚上坐沙发都要想第二天给娃儿烧啥早饭,管饱又管好。明天早晨给他用烤箱做个菠菜烘蛋吧,再来半根玉米,蒸个肉包,一杯牛奶。和好友说先把苟且解决好,其实,在我心里,这并不是苟且,为家人准备食物,心情都很美丽,虽然这更多得益于桐哥每次的大快朵颐。不因为做家务吵架,是我的一个小原则,力气是用不完的,今天做不完,明天继续,为这个吵架,不值得。
把手机放在厨房窗台,打开喜马拉雅,听丫丫声苑读白音格力的文章,轻灵的嗓音,舒缓的背景音乐,配上我喜欢的文,真美;选了半个紫皮洋葱,八个圣女果,一小块火腿,一把菠菜。剥去洋葱的皮,洗净,然后把砧板放在煤气灶头上,打开油烟机,开始切洋葱,一点都不会辣眼睛哦;火腿切成丁;圣女果洗净切半;菠菜把根摘了,过水,拦腰切半。听觉里一场盛宴,是阳春白雪;素手下剁着菜,是下里巴巴。可是,现在她们就是如此适意的相伴,我喜欢这样的日子。
桐哥喜欢的蔬菜为数寥寥,为了让他吃点蔬菜,每次都会把他最喜欢吃的和最不喜欢吃的配在一起,想挑也无法挑。比如今天,他喜欢的品种是火腿,不拒绝洋葱,菠菜凑乎,西红柿完全不入眼。
早晨起床,将两个鸡蛋打成蛋液,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食材,下锅翻炒大约两分钟就可以出锅,盛在可以放在烤箱里的玻璃盘里,倒入蛋液,撒上点胡椒粉和马苏里拉奶酪丝,入烤箱二十分钟,坐等上桌。
桐哥洗漱完毕,坐餐桌前,等我早餐上桌,看清内容,意料之中的眉毛又拧一起了。这位哥追到厨房里撵着我后头叽歪,回到餐桌上又跟我刀光剑影,
“许菇凉,你越来越不上路子了,今天有菠菜就算了,竟然还有西红柿,是不是我亲妈”
“必须是你亲妈,正含辛茹苦培养祖国花骨朵中,每天早饭都得四五样”
“许菇凉,我送你仨字”,要你送,我还不知道你想说哪三个字?果然,某同学嘴一撇“算你狠”。嘻嘻,一直都蛮狠啊。
视我脸色,从“不吃行不行”问到“少吃点行不行”到最后啥也不问,全都吃完。
桐哥早晨最迟六点半出门,晚上近十点才到家,还要继续学习,根本没有机会和他说上话。所以只要他上学的日子,坚持每天早晨陪他一起吃早饭,只为和他说两句话,听他跟我神侃学校的点滴,师生的趣事,说得唾沫四溅。一天和儿子一起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每日清晨的餐桌,那会儿我就忘了他的分数,他的排名,只是一个单纯美好的少年,一个不要操心的妈妈。虽然经常他出门前,我像突然想起来什么,叮嘱他一番学习上的事,但是最后必然有两句,第一句,你好好的啊;第二句,妈妈爱你。
既然一日三餐是必需,那就不要觉得是苟且,换个美好的心情,去忙活,必然会心生愉悦。每个周日,几乎都会做烘焙,虽然是生手,循着强大的网络教程,我也完成得有模有样。等着烤箱预约时间到,滴的一声响;等到把做好的食物端上餐桌,一定会有小小的温暖。真正开始低盐饮食,味精早不进家门,炒菜也用很少的油;五谷杂粮在餐桌上的份额开始增多;桐哥每天的早饭都有四五个品种,一周不重复。
这一粥一食,一铲一羹,都鼓舞温暖着我,在细碎绵长的时光中守望岁月,用拥抱和解的心善待生活!